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4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折射校园灰色生态

“小皮球”的世界哪来的权钱交易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实习生 张帅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24日   09 版)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视觉中国供图

    制图:樊未晨

    近些日子大热电视剧非《人民的名义》莫属,人们在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官场贪腐和一个个让人击节赞叹的“老戏骨”。不过,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的关注点则有所不同——这两天她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

    “这不是跟戏里面的‘小皮球’一样吗?‘小皮球’让同学抄作业一次可以挣5块钱,我儿子帮了同学就可以挣来零食,也就是他们太小还不太会用钱。”黄女士说,她看着“小皮球”在戏里说的那些事,心惊肉跳,“孩子的世界里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交易’?”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小皮球”不仅存在于电视剧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小皮球”也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

    一周的零食换来了“一道杠”,一个学期的零食是不是能换来“二道杠”

    改选中队干部是小学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这件事却成了吴女士家的一道教育难题。

    吴女士儿子正上小学三年级。去年秋季开学,他所在的班级也要改选。

    最初吴女士对这件事并不清楚。她只记得,那一阵子儿子好像突然变得特别爱交朋友,几乎天天要去超市买零食,然后带到学校分给同学们。

    这样坚持了一周,一天儿子回家情绪特别低落,原来儿子班里当天改选中队干部,“之前的那个星期他其实是想用零食拉拢同学”。吴女士说,儿子的支持人数虽然增加了,但是仍然没能挤进前五名(中队干部的名额是5个),结果排在后面的几个候选人就成了小队长。

    孩子气鼓鼓地把“一道杠”扯了下来,对吴女士说,他们“白吃了我一个星期的好吃的,也不选我”。

    吴女士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教育契机,便对儿子说:“如果想得到同学的认可,要靠你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让别人佩服你。”

    吴女士的儿子想了想似乎明白了,说:“我下回应该给同学带一个学期的零食,这样就能把‘一道杠’换成‘两道杠’了。”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人可能会觉得,吴女士儿子的故事没有“小皮球”的典型。

    剧中,“小皮球”在学校闯了祸,“已经两次踢坏了学校的玻璃”。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奇怪,“小皮球”为什么要在教学楼踢球而不去操场?“小皮球”的回答是“队长不让上” 。“小皮球”在队里只是个替补队员没有上场的机会,而且这个替补的身份也是花了15元买来的:给队长10元、副队长5元。

    戏里的“小皮球”在学校的生存方式更加“赤裸裸”,但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却更加生动和令人深思,“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看到通过辛苦努力获得成功是那条最正确的路,但是他们却选择了最省力气的‘拿好处交换’的那条路。”吴女士说。

    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形成,很多事情就可能变了味道。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专家李玫瑾曾经这样说过,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到底是成人社会的问题。

    家住北京回龙观的田先生是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今年顺利当上了班干部。在为女儿庆祝的时候,田先生心里总有一点小别扭。原来田先生女儿所在班级的班干部基本都是老师指派的,并不是同学选出来的,而大多数班干部的家长都是家委会的成员,“家委会本身事情比较多,给孩子一个班干部,算是一种补偿吧!”

    家长用自己的付出换孩子的前程,老师用孩子的前程换家长的付出。成年人之间的这种把戏在孩子面前上演,孩子自然会看得明明白白。

    “你记我的名字我也记你的名字”,权力是用来彼此伤害的

    其实,“小皮球”和吴女士的儿子是类似的,他们都是用钱或者“好处”去换取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而“小皮球”的队长则是用权来换取利益。

    在学校里,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则象征着绝对的权力。

    璇子是一个小学二年级女生,非常喜欢画画,她的画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老师建议璇子到校外跟专业人士学绘画。璇子向父母转达后,她父母以为老师是因为看重女儿的天分才建议她找校外老师深造的,所以,他们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选定了一个。

    没想到,自此之后,璇子在学校再也没有得到过美术老师的表扬了。

    后来璇子的父母从别的家长那里获悉,这位美术老师给璇子推荐的辅导老师就是她自己的丈夫。

    璇子的美术老师跟丈夫本是大学同学,都学美术,毕业后女方进了小学成了璇子的美术老师,男方自己当老板做起了培训。最初两人还为生源着急,后来妻子发现只要对自己的学生稍加暗示,丈夫的培训就不会缺生源。

    老师用权力压迫学生,学生也就学会了把权力作为手段。

    五年级的文文最近很委屈,“组长每天都记我的名字,哪怕我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其他同学,她也把我记上说我破坏纪律,我表现好的时候她一次也不记”。

    文文是班干部,负责维持班里整体纪律,每天都要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的整体情况。一次音乐课,文文所在组的小组长违反纪律被音乐老师批评了,文文如实告诉了班主任。从此之后,这个小组长记录的组长日记里几乎都是文文的“违纪”问题。

    成人拥有了权力如果不能很好把控将可能迷失自己,甚至走向犯罪。孩子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领,权力可能会变成互相伤害。“时间久了孩子们会价值观混乱,消逝人的精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说。

    社会风气变化不可怕,影响孩子的是微环境

    一些人认为,孩子的世界里出现的这种类似成人世界中的“腐败”现象,归根结底是社会风气不好造成的。

    “对孩子来说,微环境最重要,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微环境就越重要。”孙云晓指出,社会的变化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老师这些“重要他人”如何对孩子进行解释。

    不少家长觉得,现在的社会很复杂,不让孩子早些明白“社会的险恶”,将来到社会上一定会吃亏。

    孙云晓说,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一定会是有些方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了,有些方面向坏的方向发展。有人说转型期的特点是“天使和魔鬼并行”的,让人产生“晕眩感”。所以,一些消极事件的发生会让人对社会整体都产生消极判断。

    成年人如果在这种“眩晕”状况下向孩子解释社会,“往往给孩子虚假和极端的解释”,而不是科学的积极的解释,这样孩子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长大以后看什么都不顺眼。

    “面对未成年人,大人给孩子解释世界的时候一个核心思想是‘儿童优先’,怎么对儿童发展成长有利就应该怎么做。”孙云晓说。

    孙云晓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学生拿着精美的玩具赛车在班里炫耀,谁要也不给。班上一个聪明的小男孩看到后,回家做了各种调查,找到了批发那款精美玩具赛车的渠道,于是跟同学们说,如果谁想要他就能低价买来。结果,这个聪明的男孩子帮好几个同学低价买到了玩具赛车,每个玩具车还能赚几块钱。

    后来,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了这个聪明的男孩子,没有评价孩子的做法对不对,而是说:“老师知道你这样做是为大家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这样的行为已经是经营行为了?经营行为有哪些法律规定你知道吗?是不是还要纳税?”

    这个孩子后来找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书去研究,还把赚同学的钱退还给了同学。“老师的正确引导是重要的。”孙云晓说。

    其实,成年人向孩子进行积极的解释,不仅有助于孩子对社会形成积极的认识,关键是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力量,是他们将来与遇到的更多消极事件进行抗衡的力量。”孙云晓说。

    (为保护未成年人,文中小学生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实习生 张帅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24日 09 版)

“小皮球”的世界哪来的权钱交易
普及高中 还有艰难的四重挑战
“旱鸭子”大学生下水救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