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者所持有的无人机航模,目前缺乏相应标准,很多是自行改造的。这些良莠不齐的航模是监管部门容易忽略但更需要重视的。
--------------------------------------------------
4月26日,成都双流机场再次出现了无人机干扰事件,此前一周,成都机场接连出现了三起疑似无人机影响正常航班起降的事件。其中一次,导致机场东跑道停航关闭1小时20分,直接造成55个航班不能正常起降。尽管有无人机厂商悬赏100万元奖励相关的线索提供者,但调查至今没有明确结果。此前,昆明长水、杭州萧山等机场也出现过无人机干扰航班起降的事件。
2015年4月尼泊尔大地震期间,我去加德满都采访,同行的摄影记者已能非常熟练地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来自中国的蓝天救援队也在使用无人机进行生命搜索。从这一年开始,消费级无人机迎来了市场井喷。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消费级无人机的高歌猛进,除非一刀切地禁止。无人机侵扰机场的新闻这几年陆续出现,每逢这一时候,目前无人机领域的领头羊大疆就备受争议,紧随其后的小米、零度、亿航等品牌也难以独善其身。作为行业翘楚,某种程度上这是他们的荣幸,但假如就事论事,它们却可能背了黑锅。
以此次干扰成都双流机场的无人机为例,4月18日在双流机场干扰航班的无人机,按照目击者的描述,是一架长约2米、红白蓝相间、酷似战斗机的固定翼航模,并非消费级无人机。去年9月1日,四川省发布了“史上最严禁飞令”,空军、民航局、空管局和公安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全省军民航机场净空区域安全保护的通告》,并给四川省境内的所有飞机场画上了巨大的“净空保护区”。
按照四川的规定,大半个成都不分高度都成了禁飞区,即使比普通住宅还低,理论上也不符合飞行条件。的确,对无人机驾驶员和执飞的监管呈现越来越严厉的趋势,2017年年初,公安部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除了需要持证飞行外,还需要提前申报飞行计划,获得批准后方可飞行。不过,目前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无人机驾照的持有者数量仅为5000多人,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国家单位、应用企业以及大专院校等。普通消费者要么未曾听说需要考证,要么不太清楚如何操作。
目前,主流的航拍无人机厂商早就设置了严格的禁飞区,电子围栏成为出厂标配。结合内置的GPS,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用户根本无法飞入可能干扰民航航班的空域。大疆更是率先监管部门参考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对国内外所有机场划定了相应的禁飞区及限飞区。所以,那些被拘留的无人机航拍者,只要不私下拆除电子围栏,并不具备干扰航班的能力。相反,肇事者所持有的无人机航模,目前缺乏相应标准,很多是自行改造的。这些良莠不齐的航模是监管部门容易忽略但更需要重视的。
消费级无人机的产业发展当然不是安全隐患的借口,不过目前极其严格的“禁飞令”和“考试申报政策”,并没有能够将板子打在真正的要害上。无人机监管的一个症结在于,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与民航、军队等监管部门的对接难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除了监管者之间加强协调,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之间也要加强了解。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消费级无人机应得到更加公正的待遇,这需要企业、消费者的争取,也需要监管部门耐心且积极的接纳。
王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