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今天上午,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一行调研考察了具有中青报特色的“中央厨房”——“融媒小厨”,认为“融媒小厨”这种融合创新模式为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融合转型探索出了一套经济适用型解决方案,值得在行业推广。
“互联网+”前所未有地引发媒体业大变局,不发展,即被淘汰。3年前,中国青年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一面从严治报抓管理,一面全媒体融合抓转型。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青年报社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再到网报融合基础上的全面移动化、交互化、思享化和交易化,从“24小时中青报”到“24小时中青报随手看”,全面落实“部门主导,三端融合”,不断完善全媒体协调机制,推进技术升级,搭建物理空间,初步实现了整体转型、网报融合、移动优先,从相加到相融。
2017年3月3日,全媒体“融媒小厨”试开张,直接投入全国两会的全媒体报道当中,奉献了一道道特色佳肴、一份份精神大餐。如H5产品《你最关心啥话题?打电话给他》,通过中青华云公司实时提取微博大数据,选出热门话题,截取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语音,实现用户与总书记对话。由于话题重要,互动性强,作品得到了刷屏式的传播,产品点击量截至3月15日10点高达302.3万多次。
今年,中青报全国两会报道彻底告别过去以报纸为主的单一产品线。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与北京时间再度联手直播全国两会,两会报道产品有直播、微视频、H5专题、日播视频节目《白皓会报》、图文作品、两会微刊、两会青观察微信专辑。在中国青年报两微一网一端,两会报道总阅读量达1亿多人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成为发起视频直播场次最多的媒体。
改革攻坚谋发展,咬定“一指”不放松,内容、平台、渠道建设并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国青年报社初步搭建了全媒体原创内容生产和融合传播平台、大学生成长平台、信息交互社区服务平台、国家志愿者公益支撑平台,以更好地服务共青团事业和亿万青少年成长成才。
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质内容是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中国青年报坚持移动优先,不断创新移动新闻产品。2016年4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发布了“H5牵引网报融合全媒体计划”,首批推出冰点、暖闻周刊、军事部、守候微光、小邱之问等5个H5工作室,自主研发的青秀平台上线,并与易企秀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
此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陆续成立了20多个H5工作室,创作的H5作品,多次获得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的表彰和奖励。至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已有620个原创H5作品,点击量总计达4.6亿多次。
短视频及移动网络直播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社交平台和入口。2016年9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与北京新媒体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出新闻产品“北京时间·中青报”,主打24小时在线的视频直播,双方联合进行了里约奥运会、杭州G20峰会、“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11号发射、2016“天涯共此时”中秋晚会直播、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视频直播报道。
目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已建成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专业视频制作部门,拥有航拍、VR、专业演播室等技术和设备。除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全媒体报道外,日常视频栏目主要有《暖闻周刊》《共青团新闻联播》《高校新闻联播》等。
中青报还整合内外渠道,初步搭建了全媒体融合传播平台,形成了载体和渠道多样的移动传播矩阵,扩大了报社优质内容的传播力。中国青年报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综合影响力居中央媒体前列。微信矩阵拥有50多个公号,其中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青年观察家、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冰点周刊等9个公众号每天可发布5次。2016年11月,冰点暖闻客户端改版升级为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着力打造直播板块,邀请用户入驻共同生产内容,为VIP客户推出周末版,“读冰点,看时评,追真相,品文化,玩直播,享会员待遇,全在中青报客户端”。目前,中国青年报社移动端拥有1000多万直接用户,其中大学生用户500多万。
基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KAB全国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宣传部长联席会的大学生成长平台正成为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融合转型重要平台之一。从2015年开始,报社每年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的指导下举办“创业正当时”大赛。2016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牵头举办了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国际国内两个交流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为创新创业青年更好地架设服务之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负责人说,中青报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着力创新工作理念,着力深化媒体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拓宽传播平台载体,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推动网报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具有强实力、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青年全媒体平台。
中国青年报社在中国报业协会的指导下,将于5月18日举办首期高级研修班,与全国同行和高校教师一起分享 “融媒小厨”的搭建经验,共同探索全媒体融合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