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舆论场上的江湖,谈兴正浓的雷希颖眼里放光,习惯性地左手打起手势。雷希颖是谁?在国内的身份是网络上的“大V”,也是团中央新媒体处的兼职副处长。在国外,他被《外交政策》杂志誉为“中国共产党青年翼最活跃的声音”,也会被某些境外媒体称为“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只要把事情做好,我并不Care啊(不关心)。”1987年出生的雷希颖说。
他被外界所熟知是2014年的中秋节,他还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外交系的博士研究生。他做了一件事,联合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发起了#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活动形式很简单,展开五星红旗,年轻人一起合影。
“我们联系了不同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参与这个活动,真的没想到,墙外开花墙内香,国内的青年也参与进来了。”雷希颖并未预料到活动能火。雷希颖做的就是对照片进行分类,帅哥、美女、军人等分类发布,更加符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一周之后,活动受到团中央官方微博关注,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还专门进行报道。
如何宣扬正能量?与很多人不一样,雷希颖更喜欢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我就喜欢这样的方式”。2011年,他刚到澳大利亚念硕士研究生。在国外的课堂讨论时,很多老外同学一说到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就带有偏见地认为那里很糟糕,甚至拿着谣言当佐证。这些学生的偏见根深蒂固,很多中国学生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主动站出来反驳的寥寥无几。雷希颖却偏不,找出图片造假的证据,找到历史的资料,上课的时候对偏见一一反驳。
雷希颖的主修方向是中东问题研究,每天一早就看这一地区的新闻,“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而是和平的国家,打着民主的旗号造成社会动荡,承担后果的都是普通百姓。”雷希颖从对国内消极地观察,到对更加全面地认识,逐渐发生着转变。
#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后,雷希颖与团中央工作人员有了联系,发现这一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兢兢业业工作,而且每个人都充满着理想。在讨论事情的过程中,雷希颖与对方有碰撞、有争论、有共识,颠覆了他对团干部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原有印象。
反对污蔑英雄邱少云、邀请TFboys、发起话题#南海是中国的#、#警惕颜色革命#等,雷希颖在网络舆论场上非常活跃,此时网络舆论生态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
有人据此认为,这两年的网络舆论环境变好了,负面的声音显然少了,这是好事。雷希颖却认为:“健康的网络舆论状态,要讲究各方平衡的声音,不存在某一观点占主导,舆论场就会变好,如果没有宣泄情感的地方,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但舆论要有底线,必须要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
“有人说我‘左派’也有人说我‘右派’,我不会在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有时‘左’有时‘右’,一定要有底线思维,我的底线是一个中国。我有时候也批评国内的一些现象,我希望国家变得更好。”雷希颖直截了当地说。
套用一句俗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之前网络舆论斗争中经常运用的方式。如今,网络逐渐清朗,各方观点也趋于理性。那么接下来,用什么样的方式凝聚青年的共识?
“年轻人肯定会对现状有所抱怨,毕竟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是火箭上天,国产航母下水,高铁畅通,生活变好,青年也肯定会很自豪。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青年在生活的琐碎之余,也不要忘了看到国家发展,让大家能够更全面、理性地去看待这个国家、看待现状,引导青年进行理性思考,这就是我们要发挥的作用。”雷希颖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