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需假仁假义假慈悲
济南回民中学一高三女生被同班男生殴打至休克,向学校反映后,被告知不许将此事告诉家长,否则要被处分。经媒体报道后,济南市教育局承认回民中学存在严重教育疏漏,要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追责。
被打到休克了,学校反倒要求学生不能告诉家长,否则要被处分,这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吧?身为教育者,连一点儿起码的同理心都没有。如果是你的孩子遭到校园暴力,还能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如果别人对你的孩子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你能不感到愤怒?
也许有人辩解,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高三学生,学校息事宁人,以便让他们安心高考。即便这符合决策者的心理和初衷,但这也是假关怀,纯属假仁假义假慈悲。
别忘了,从法律上讲,学校有责任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教师有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并“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大学室友不要成为危险的熟人
重庆警方称,重庆大学一学生在宿舍持菜刀将舍友田某、张某砍伤。自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死4名室友的案件发生后,再加上近年来几起让人惊悚的案例,“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成了一个让人发憷的段子。
在宿舍这样一个狭小空间里,同学之间确实容易因卫生、饮食、作息习惯,以及个性、兴趣爱好、学业成绩、奖学金分配等原因产生纠纷。之前一直专注于高考的大学生缺少处理这种人际关系的经验,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冲突。
而现在的两个大学生群体需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一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群体,独自享受来自长辈的关爱甚至溺爱,相对较缺少分享的体验;二是在人口大量流动的大背景下,由于户籍政策而导致的留守儿童成长群体,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挣钱,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关爱,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内心敏感。
以至于有辅导员会说不少大学生心理上未断奶,这批生理年龄上的成年人很可能在心理上还相当不成熟,甚至处在幼儿阶段。
如何让大学生在宿舍相处融洽,对学校、父母和辅导员来说,确实不容易,但又不能不有所作为。
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