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5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65.3%受访者认为志趣一致者组成团队效果更好

60.3%受访者表示团队合作中依赖能力较高者现象普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孙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5月11日   07 版)

    漫画:红叶

    无论是校园还是职场,团队合作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学习或工作的模式。但有人发现,团队合作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效率有时还赶不上“单枪匹马”。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有过团队合作经历的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6%的受访者表示团队合作的效率有时比不上“单枪匹马”,33.1%的受访者不这样认为。60.3%的受访者表示团队合作中存在依赖能力较高者的现象,50.4%的受访者指出成员意见难统一。65.3%的受访者认为志趣一致的人组成团队效果最好。

    37.6%受访者表示团队合作的效率有时比不上“单枪匹马”

    “前段时间我和师姐到广州出差,工作进展得非常快,虽然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我们摆出观点并实际讨论,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案。而另一个师姐自己去山东电科院做同样的实验,就陷入了死胡同,打不开思路,最后用了一个多月才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博士生赵龙说。

    “两三个目标一致的人组成团队,沟通协调都更容易,效率也更高。”赵龙在平时学习中,有很多项目都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但如果队友比较懒,不分担工作,甚至只想充数,‘实干者’就会很累”。

    北京某传媒集团员工周敏(化名)认为,团队协作有时不如单枪匹马,她们小组曾承接了一个项目,项目中要采访几名与性侵有关的人物,话题敏感,不好推进,大家就互相推卸责任,临近截稿日期才匆忙开始,中间还因谁主笔而争论不休,最后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我自己一个人操作说不定完成得更好”。

    调查中,37.6%的受访者直言团队合作的效率有时还比不上“单枪匹马”,33.1%的受访者不这样认为。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喜欢团队合作?调查中,30.5%的受访者认为是能力不够要靠团队“掩盖”的人更喜欢,33.5%的受访者认为是能力较强者更喜欢,36.1%的受访者认为这要看个人的行事风格。

    天津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表示,沟通能力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而现在人们对网络、手机等的依赖增加,处在虚拟生活中的时间也增加了,一定程度上使得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降低了”。

    “队友要与你有同样的目标,起码得都对问题感兴趣,如果一个人可有可无,就不能找,不然只会拖累团队。”赵龙认为,团队的成员还要各有所长,工作中能取长补短,提高效率,只让一个人挑大梁是不科学的。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专业研究生李楠认为,团队合作就像婚姻,得找一个成熟稳重有责任心的另一半。“只有具备了责任心,才能踏实做事,不会出现不做事却想分享功劳的现象”。

    什么样的群体组成的团队效果更好?调查中,65.3%的受访者指出要志趣目标一致,52.0%的受访者认为踏实肯干很重要。其他还有:能力对等的人(48.1%)、善于沟通的人(46.5%)和各有所长的人(45.0%)。

    60.3%受访者表示团队合作中存在依赖能力较高者的现象

    李楠在团队合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分工不均,“每个人熟悉或擅长的部分不同,不可避免地有的人担子重,有的人担子轻。有时这会引发矛盾,大家就会开诚布公地讨论,尽量让分工平衡一些,但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

    李楠表示,意见难统一也是团队合作的“老大难”,尤其是面对一些主观问题的时候,“有次老师让我们以团体形式讲解对西方某位哲人的了解,但因每个人感兴趣的哲人不同,了解程度也不一样,导致讨论中迟迟不能确定团队要研究的目标,最后不欢而散”。

    团队合作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依赖能力较高者,不主动(60.3%),成员意见难统一(50.4%)以及团队组织松散,效率低下(50.0%)被认为最普遍。其他问题还有:分工不均,难平衡(42.7%),性格、做事风格各异,沟通成本高(39.7%),有人临时变卦,打乱团队计划(25.8%)等。

    团队合作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调查中,讨论寻找共通点(61.8%)是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其他方式还有:听团队领导安排(55.3%),少数服从多数(43.6%),服从能力较高者(41.2%)和不同意见执行不同方案(12.2%)等。

    赵龙的团队面对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会先充分讨论,然后找出折中方案,或从中选出备选方案,“实在不行就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68.6%受访者认为树立团队意识能更好发挥团队作用

    “团队合作中,队友素质、沟通能力、管理水平都很重要,真碰到什么都不想干的队友也是很无语的,有时真找不到什么解决办法。”赵龙说。

    “团队合作不是说拉几个人一起就可以了。”张宝义认为,在团队组建之前,必须分析每一个成员的特长、兴趣,把每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激发队员的能力和潜力,提高团队效率。“还要培养他们对团队和集体的认同感,相互帮助,构建和谐高效的团队”。

    “如今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不难发现,要求团队完成的考核形式越来越多,这考核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张宝义认为,学校可通过改革课程和考核制度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打破各自为战的个体模式。“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培育人才,如何认识和对待彼此,都是学校应该教会学生的”。

    “学校如今经常举行的社团活动或大学生实践活动,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但这只是提供了一个外在环境,内在的提高还是要靠学生自身。”张宝义说。

    一个团队要发挥更好的作用,68.6%的受访者认为树立团队意识,责任、荣辱共享很重要,59.6%的受访者认为要及时指出成员问题,避免问题变大。其他建议还有:尊重个性差异,彼此相互信任(53.6%),合作初制定团队纪律(47.7%),个人积极融入集体,协调合作(38.7%)。

    受访者中,00后占0.4%,90后占19.5%,80后占54.3%,70后占19.8%,60后占5.0%,50后占1.0%。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孙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5月11日 07 版

65.3%受访者认为志趣一致者组成团队效果更好
父母不能与时俱进 73.8%受访青年直言子女有责任
93.0%受访青年坦言与父母存在沟通障碍
70.2%受访者认为年轻人依然有必要说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