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5月1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2017年“宁海模式”·全国大学生记者主题新闻实践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5月12日   08 版)

    人意山光同共建,生态发展齐共享

    ——全民共建“宁海模式”美丽城乡

    宁海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正式从“景点游”迈向“全域游”时代。

    暮春时节,宁海前童古镇,古朴的青石板路和传统的飞檐建筑透着江南水乡的历史感,一声清脆响亮的童声打破了古镇的宁静。经过选拔培训的前童镇中心小学导游社的小朋友,每周两次为来往游客进行讲解,这是他们课外实践任务的一部分。“各位游客你们好,请随我进入一同参观。”整齐的着装和鲜艳的红领巾衬托着红扑扑的小脸蛋。小朋友们难掩兴奋和自豪。

    50公里外的宁海深镇,龙宫村里的90岁老人,住在青石垒起的古宅内,对着前来参观古宅的游客们一一点头、微笑。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宅和这位从抗美援朝战场走过来的老人一起,成为了宁海的一道风景。

    从懵懂的孩童到年过花甲的老人,宁海全体人民都参与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美丽城乡建设。作为宁海打造美丽城乡的“全域治理、全面提升、全景打造、全民共建、全体共享”的五全思路之一,“全民共建”合力推动着宁海的美丽崛起。

    从不配合到自觉:政府和市场双管引领

    桥头胡东吕村的杜鹃花节已经是第二年了。每到这一季节,各家各户村民都将自己家里的杜鹃花拿出来摆在路边。从全村评选出的19家特色庭院敞开大门,供游客们随意进出欣赏。村民拿出当季的水果盛情款待,招呼游客们到家中小憩,热情地和游客攀谈。

    在宁海,像这样“全民参与”共建美丽新农村的场景处处可见,然而这样的氛围并非一蹴而就。

    曾经,为了发展旅游业,东吕村部分土地要被拿来修路。村民不同意了:“路修出来是你村委得利的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后来村里路建好了,村口的牌子立起来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起来了,那些反对的声音也渐渐淡了。“让老百姓一点点尝到甜头了,他们自然会支持我们,还会参与到这其中来。”东吕村村支书笑着说。

    “全民共建”总会遇到不理解,如何将“自上而下”的指令转化为村民们自觉的行为,宁海的创新举措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让村民都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胡陈乡首先用“积分换取生活用品”的方式来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接着让党员先锋模范入户指导。除此之外,胡陈乡还与当地中小学联系,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孩子去影响父母。“父母最听孩子的话了。”胡陈乡垃圾分类负责人说。

    除了基层政府的创新举措,资金和市场机制也助推了村民们全民共建自觉意识的形成。

    近几年,宁海许多农家乐的民宿得到了上海等地投资商的青睐。曾经没事干的中老年人都自己当起了民宿老板,为了吸引更多投资商和游客到自己家门口投资、旅游,村民们互相监督垃圾是否正确分类,提醒游客保护环境,自觉遵守相关守则,发展健康的旅游业态。

    从自觉到自发:村民自己做主

    从不配合到自觉共建,得益于政府和市场的鼓励,而老百姓集思广益,自己做主,则是更为自发性的体现。在宁海,除了政府和市场的“上情下达”,村民们也有自己“下情上传”的机制。

    渡东东山村的祠堂内,新一届的村民代表选举正在进行。村民在秘密写票间内勾选完候选人,再将选票投入选票箱内。“我信任这个人,才会选他,希望他能代表我的意见。”一位刚投票完的村民憨厚地笑着说。

    岔路镇团委书记介绍道:“村庄建设要发展旅游、建集体项目,村民代表都有投票表决权,村民对于村庄建设发展的意见,也由村民代表收集起来,传达给上级。”畅通的传达机制让政府听到了来自最基层的声音,也让村民真正撸起袖子自发参与到建设过程中去。

    除了树立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也要想办法让人才回归,让“自己人教自己人”。宁海县会展中心主任王朝衡介绍,政府也在引导浙商回归。如今,人才的回流为宁海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技术,他们也自发地参与到宁海的“全民共建”中。

    深镇“南溪·拾贰忆”的高端民宿的老板陈凯弘原先是一家上海外企的投资顾问,曾自己创业,带过很多投资人来家乡宁海考察项目,但是他渐渐觉得“每次回宁海都是帮别人谈项目,想有个自己的项目在宁海落地。”

    最吸引他的是家乡的环境和资源。依山傍水的宁海有各类山珍海味,地方性的饮食风格饱含原生态的诱惑。宁波市民宿补贴政策和深镇的追加补贴让他决定要在家乡开一间高端民宿,而他多年的商业资源以及发展高端民宿的先进理念,也顺理成章地被带到宁海。

    从全民共建到全体共享:老百姓有了获得感

    天空澄碧,纤云不染,长街蛏子节主会场边的蛏子摊位挤满了人群。几公里之外,通往主会场的路已经被外地牌照的车挤得水泄不通。在这个蛏子最肥美的季节,最大的蛏子能有半个手掌大,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都在蛏子摊前询价、购买。

    在宁海,像这样大大小小节庆几乎贯穿了一整年。从三月胡陈的东山桃花节、桥头胡的东吕杜鹃花节、桑洲油菜花节,到5·19的徐霞客开游节,再到六七月的水蜜桃节、八九月的菊花节等等。宁海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节方式,用各类旅游、农事文化节搭建了一个个平台,将社会公众、政府与市场串联起来。不仅让城乡居民参与到旅游建设中,又让政府、人民充分共享发展成果,由“全民共建”向“全体共享”演变。

    王朝衡说,让老百姓都参与到美丽城乡的建设中来,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获得感。集体经济发展让老百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更加愿意参与到“全民共建”中来。

    宁海人对家乡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总是溢于言表。龙宫村古宅里的老人说:“我儿子要我去住宁波的养老院,我才不去住。”从宁海出来在杭州求学的大学生说:“还是想念宁海的风景和环境啊。”胡陈乡的团委书记说:“我们宁海,景好人也好,你们要常来呀。”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放眼宁海,这样的格局已经大张旗鼓地铺开。“浙江的今天便是中国的明天”,宁海人民以城乡建设中的主人翁姿态,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适逢春夏交接,正是游客郊游的好时节。胡陈林下歇亲子小镇负责人将多条主题小院的小视频发布到朋友圈,期待能在节假日招徕更多的游客;南溪拾贰忆的老板正检查着每个房间的细节,为5·19的正式开业做准备;东吕村好客朴实的村民继续准备着甘甜可口的瓜果,等待着下一批游客的到来……

    (浙江工业大学  翁娴 湘潭大学 戴月婷)

    村庄产业升级蜕变,打造精美特色“名片”

    最美人间四月天,清新自在宁海行。在宁海,徜徉于古村的青石板街,聆听孔子后裔的儒道讲解,与三三两两的亲朋采摘瓜果生蔬,穿过杜鹃花花海,在长街镇品海味,回到村落民居休憩。

    从食到住再到行,宁海各个村落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名片”,合力构建宁海这座生态名城。

    拿着“名片”吃在宁海,品尝宁海味道

    4月18日是长街镇的蛏子节,“办蛏子节的目的,是为了让蛏子作为长街镇的名片之一被推出去,蛏子节举办了十二届,影响力比较大,人们一提起蛏子,就能想到长街。”

    长街一带,海水咸淡适宜,饵料丰富,海涂性质以泥沙为主,十分适宜蛏子的生长,是养殖蛏子的天然港湾。每年4月中旬,蛏子格外鲜嫩、肥美。如今,连续十二届蛏子节的成功举办,使长街“中国蛏子之乡”的美名远扬,引来食客尝鲜,拉动区域旅游餐饮业的增长,为长街人打造了一只含金量十足的“蛏子名片”。

    宁海不仅只有这一张美食“名片”。在前童古镇的街道上,木雕匠在昏暗的灯光下雕刻着小工艺品,路边的小吃摊摆放着“前童三宝”——老豆腐、空心豆腐、香干。小吃摊摊主拿牙签扎着香干,给来往的游客品尝。“我没来童古镇之前,就在网上搜有关于前童的资料,看到‘前童三宝’,就想着到了前童古镇一定要来品尝一下。”从内蒙古来的游客看到锅里煮的美食停下了脚步,这次来前童,品尝美食成为她旅行清单中一定要做的事情。

    这张美食“名片”不仅能吃,还能带走。来到宁海的游客回家时总会“收获满满”,这种收获不仅是味蕾的满足,还是能把美食带给家人朋友分享的幸福。在力洋镇海头村,村领导告诉笔者,去年10月份在“菊花节”期间,游客大量增加,海头村村民就把当地的特产年糕、麻糍等拿出来销售,游客对小吃赞不绝口,纷纷买走带回去给家里的亲戚,“这也拉动了村里的旅游经济,不少村民赚了钱。”

    在宁海,不同的镇子都拥有不同的美食名片,用味觉留住游客对宁海的记忆。美食留住了游客的胃,也留住了他们的脚步。

    拿着“名片”住在宁海,感受民宿发展

    宁海的民宿经济发展已迈入快车道。桥头胡双林村、桑洲南山驿、南溪·拾贰忆……都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双林村民宿的房间配置类似于经济型酒店,是传统的农家乐形式。团宁海县委书记应剑介绍,双林村是宁海民宿的1.0版本,由此,后面宁海民宿不断发展,陆续被冠上了2.0、3.0版本。

    桑洲镇南岭村的第一家民宿“南山驿”的投资者王秀琳退休回到南岭,投身民宿建设。从外看,房屋保留了富有古味的石墙,而内部的装潢则与外部截然相反,尽显现代化风格。“这间民宿全部由我儿媳妇设计,她的口味很独特。”王秀琳笑着说,想做好精品民宿,少不了独特风格,是设计感成就了“南山驿”。这是宁海民宿的2.0版本。

    “我们将原本为南溪林场的职工宿舍改造成10间一户一院一汤池的温泉山居,希望借助深镇森林温泉的名气,打造高端的精品民宿。” 宁海县深镇“南溪·拾贰忆”温泉山居的负责人陈凯弘说,精品民宿也是对本地文化的一个挖掘,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一个彰显,因此食、住、行均要体现当地的特色理念。

    这家民宿的建设过程中集聚了许多卓越人才,其中,由荣获国际安德鲁·马丁空间设计大奖的主设计师蒋建宇巧妙布局设计,最终呈现了独具匠心的客房。

    在宁海民宿经济早已成名,并且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南溪村的民宿是质的飞跃,正在试营业的民宿“南溪·拾贰忆”温泉山居则是是高端精品民宿的代表。

    逐步完善和成熟的民宿产业如今已经成为宁海的另一张“名片”。

    拿着“名片”游在宁海,领略各村庄风情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在力洋镇力洋孔村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中,同学们正齐声背诵着《弟子规》。

    据力洋孔村的孔令柯介绍,孔子第55代传人自福建迁到宁海,此后的600多年,孔子的后人便在力洋孔村安家落户,形成了今天的力洋孔村。他讲道:“北孔在山东曲阜,南孔在浙江衢州,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在宁海力洋镇,也集聚着大批孔子的后代,这却是大家鲜为人知的。”

    力洋孔村位于金塘水库上游,水库上游禁止大力开发,力洋孔村的地理位置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因此就更要把手上这张“孔子文化”的牌打好,村庄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吸引游客的王牌。孔令柯介绍,在2013年孔子诞辰周年纪念日上,力洋孔村举办了大型祭祖活动,前来参观祭拜的人达4000余人次。

    在宁海,这样的古村古宅古文化比比皆是。深入发掘村落的历史人文内涵,雕琢彰显特色的文化符号,唤起居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增强村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农事节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宁海乡村。海头村的“菊花节”、桥头胡东吕村的“杜鹃花节”……桑洲镇的油菜花远近闻名,胡陈乡鼓励农民种植紫云英……各个村庄争相发展花卉经济,为村子打造芬芳的“花卉名片”。

    发展花卉经济的同时,村庄还加紧“美丽庭院”的建设。海头村领导说,日后,海头村将由村集体投资,统一购买花种和花盆,发放给每户村民,让村民在家中种花,美化庭院。

    宁海的各个村落正以“百花齐放”之势打造属于各自的“特色名片”,一个个具有生态特色、区位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的小村落正悄然改变着宁海旅游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西南交通大学 翁培  南财经大学 刘子宏)

    “中国制造2025”的宁海方案

    在过去5年,浙江宁海县拿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累计工业投资326.6亿元,年均增长17.7%,拥有百亿产业4个、百亿强镇两个,百亿企业实现零突破,新获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华东实木家具总部基地,被列为“浙江制造”试点县。

    宁海县政府在2017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与时俱进推进智能制造,落实‘中国制造2025’宁海方案。” 那么,这个县域的“中国制造2025”究竟是怎么做的?

    传统制造业,在很多人印象中是工人集中、工作环境不佳。可是在宁海的一些企业的装配流水线上,只有机器运作声,不见穿梭在车间的工人,他们再也不是油迹斑驳或大汗淋漓的模样。

    7年前,双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了。作为一家始创于1987年,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为名牌汽车生产各类零部件的“智造”企业。如今,这家在县城发家的企业,在澳大利亚也有海外研发中心。

    曾经那些传统的工人去哪了呢?办公室邬主任介绍,双林集团依然保留了两个旧厂房,让上了年纪不愿退休的工人,从事一些简单的装配操作工作。可以进行再学习的工人,则会进行专门培训,重新分配到有科技含量的新岗位上。

    位于宁波南部滨海新区的知豆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城市微型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随着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进驻,宁海县政府从政策上支持其深度发展:在宁海街头,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实现知豆汽车的租赁,居民们都习惯了自己门前停放着的“小黄车”。

    从引进知豆汽车到建设智能汽车小镇,是南部滨海新区的一大亮点。秉持着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理念,当地政府将陆续开发汽车主题酒店、购物街区、商业街区等周边设施,推动智能汽车小镇的一体化建设。也使得宁海——这个以模具和零部件制造为主要产业的县城能够深化产业链,以智能汽车小镇这个“点”扭动汽车制造业“线”的发展,最终打造出宁海汽车制造和智造加工一体化的“面”。

    在中共宁海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产业是早日跻身全国强县第一方阵的关键所在。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把实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主动承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以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打造绿色智造全国高地,推动规上工业迈进全省第一方阵。

    宁波石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搬来宁海只有5年的时间,公司的李主任是宁海女婿,2012年,受到宁海县创业政策的吸引,他来到妻子的家乡,想要实现自己的光电梦——LED路灯的智能化:集WiFi全覆盖,环境监测、交通监控等多功能于一体。

    企业若要有竞争力,“制造”就得等于“智造”,作为县域如何破解人才的瓶颈?从2013年开始,宁海县准备利用5年时间,争取引进市“3315计划”人才10名,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名。政府帮企业寻找研发与高技能人才,并用奖励机制留住人才。

    提升基础设施,让人才和资源“引进来”,让宁海的产品“走出去”,实现宁海制造业的“2025”,也是当地政府的一招。

    三门湾跨海大桥是浙江沿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全长约55公里,2015年9月全面开工。其中宁波段约48公里,总投资约126亿元。政府如此巨大的投资也只是为了凸显宁波南部滨海新区的交通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带动园区的全面建设。

    “宁海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宁海安居乐业。”团宁海县委书记应剑对“中国制造2025”的宁海方案充满信心。

    (湖南大学 蒋欣陈 鲁东大学 李艳芬)

    打造新型的政商关系:宁海政企之间的默契

    在宁海,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家发展很好的企业,因为看准了低廉土地和劳动力,从浙江宁海整厂搬迁至西南某地区安营扎寨。企业负责人却抱怨:“去了才发现,哪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因为受不了当地政府三天两头的各种“检查”,没过几年,他们就将企业迁回了宁海。理由是:这里不烦。

    “他说让我们这些来办事的人只跑一趟”

    宁海县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对外开放地区之一。最近几年,宁海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实现了百亿企业零突破,被列为“浙江制造”试点县。经济稳步增长、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宁海政府和企业的接触,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多。与企业共生,成了宁海在发展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政府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难题时。在宁海,却很少有这样的现象。当地双林集团的办公室主任邬海妃,早就对只跑了一趟政府,就办完一个审批项目的事情见怪不怪。

    “我在宁海也待了很多年了。这几年来,我觉得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真的越来越强。”作为一个负责企业多年的“老”人,邬海妃看到了变化:从过去企业认为办事是麻烦政府,到现在认为政府是服务企业。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邬海妃告诉笔者,不久之前,宁海县政府还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开了一场会,会后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互加了微信。“除了在申办最初要上交原件之外,剩下的所有事宜,他们都可以线上解决,实现了只跑一趟。”她笑着说。

    浙江省宁海县的政府官方网站上,显著位置就能看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页面。

    速度、高效、有求必应,在最近几年,已经成了政府对接企业的最好概括:吉利知豆集团从最初接洽到签约落户宁海,只用了113天时间。

    工业类投资项目审批从150天压缩到94天

    郑肖文是宁波市生物产业园区的工作人员,他直言存在的问题:“有时候,企业并不了解现在的各种政策,即使下发了文件,可能也没有时间去研读。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都是去企业走访,将政策解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政策。”

    产业服务怎么做?宁波市生物产业园区副主任伍未望介绍:“对于进驻这里的每个项目,我们都会成立一个微信群,专门指定设置一个秘书,一直跟踪这个项目,处理从招商到落户过程中的所有事情。企业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这个秘书,解决不了的再向上报告解决。”

    这里的产业服务科还有专门的时间表,定期派人回访企业,主动了解并且设法解决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人手不足,也跨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做类似的服务和回访工作。

    当地政府,让企业了解到有困难政府会帮忙,逐渐建立起有困难可以找政府的意识,这已经成为当地政商关系的新共识。更准确一点概括,缺什么补什么,这种“妈妈式服务”已经成为常态。

    在当地的努力下,政府大幅提高审批效率,实施项目代办、联审联办,开展五证合一、不动产统一登记,审批事项100%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工业类投资项目审批从150天压缩到94天。

    打造新型的县域政商关系

    无独有偶,在提到政府时,宁波健翔包装材料公司的负责人董昌明也持有类似观点。

    两家的共同特点是发展型企业,所有重心都在企业发展上。据何经理介绍,在企业搬迁至科技园区之后,除了消防等常规检查,政府和他们之间交集极少,这就是新的政商关系。

    “这样其实很好,不会束手束脚,我们需要很大的空间发展。”董昌明说。

    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实际上,“打造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已经超过10年。10年来,有的地方政府迅速转型,如浙江宁海。政府转型任重道远,“既要守住底线,又需精准发力”,而发展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公开承诺制、无偿帮办制、限时办结制,下大力气解决“庸懒散浮拖”以及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宁海县已经给出了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 安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周呈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5月12日 08 版

2017年“宁海模式”·全国大学生记者主题新闻实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