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天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及青年话题:“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厂,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
这篇演讲里提到的许多政策方向、行动计划都涉及青年群体:与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将为各国年轻人的跨国商业合作提供更大空间;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5年内将有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短期来华;同有关国家的铁路部门签署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年轻人的国际旅行将更方便……
本次论坛为各国青年准备的机会还不止于此。“一带一路”共建的推进,将继续给各国青年提供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
连接数字丝绸之路,打造青年创业空间
“‘一带一路’不只是少数精英参与的,它不是一个‘高大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全民参与,尤其是年轻人。”参加完论坛开幕式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廉思表示,青年如果能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共建中来,将会为未来各国间的可持续合作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青年问题的研究学者,廉思曾深入研究过80后年轻人的群体特征,并提出“蚁族”“工蜂”等概念。廉思发现,90后的年轻人比80后更容易融入“一带一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
在本次论坛开幕式上,廉思听到习近平主席宣布要为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厂,并连接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他显得更加激动,“现代科技打造出共同的硬件环境,使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开始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这也是各国青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基础。”
对于“一带一路”提供的国际青年交流、创新机会,刘伟瀚感受颇深。他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家庭,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求学,之后在美国硅谷、中国北京都工作过,目前在印度尼西亚创业。
作为印尼某创业公司的CEO,刘伟瀚坦言,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创业行动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在中国工作时,他曾参与对UCWEB、赶集网等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早期投资,之后把类似的创业想法移植到东南亚市场,并创办了一家被称为“印尼版今日头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Mainspring Technology。
据他介绍,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不少创业者希望与中国的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尤其是去年4月,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收购东南亚电子商务平台Lazada控股权之后,东南亚互联网创业领域发生了很大震动。
“现在马云成了印尼的创业偶像,而不是扎克伯格,因为他们突然发现,亚洲人也可以把互联网创业做好,并且实现共赢。”刘伟瀚说。
更多的人才交流,更密的校友网络
今年5月,刘伟瀚报名就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在这里,他和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企业家将系统学习金融知识。不过他更期待的是,通过成为“清华校友”,与中国的年轻人、企业家更好地交流,乃至成为朋友。
刘伟瀚坦言,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来中国学习,是因为当地缺乏互联网科技人才。“有时候给百万年薪,也招不到几个合适的。”他希望通过加入“清华校友”的人脉网,招募更合适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人才交流的增加,正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国际合作注入活力。“一带一路”论坛召开前夕,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清华校友”的力量早已不局限在国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成为“清华系”企业海外合作中的重要资源。
刘伟瀚非常希望,未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能有更多国际人才交流计划。“如果是在东南亚这些国家就更好了。”他说。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了几项国际人才合作的具体项目: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
对于这一系列国际人才交流计划,廉思满怀期待。在他看来,国际人才的交流融通也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原来我们很多人才都是去欧美,今后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扩大,短期夏令营、长期交流学习都可能会增多。”
廉思提醒,这一变化对很多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表示,今后国内高校可能要转变对留学生和国外校友的授课、管理方式,增加他们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生活的机会,并要更重视国外校友的工作。
本报北京5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