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5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舆情观察

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能否终结“裸条”乱象

唐顺涛 杜明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立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5月26日   06 版)

    近日,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的新闻接连被报道,“正规军”“开正门”“逆势杀入”等字眼,与负面消息缠身的“校园贷”一同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再次引起舆论场的广泛热议。

    时隔8年,对于国有银行重返校园,选择正视大学生群体的资金需求,拿起“校园贷”这个烫手的山芋,网络舆论场的讨论声较为热烈。这一被专业人士称为“堵歪门开正道”之举,能否终结校园贷的种种乱象?

    整治“校园贷”在疏不在堵

    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率先成为进入“校园贷”的“正规军”后,招商银行也在5月初表示,已做好重返校园的准备。随着国有银行挑起“校园贷”大梁的节奏不断加快,不少在校大学生及业内人士,对其表现出了较大的期待。

    中国传媒大学的小蒙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利用国家的规范进行监管,更有利于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有保障的借贷,并且国有银行提供的借贷,利息低,风险相对低。我认为,‘校园贷’业务在于疏解而不在于堵,这种及时地介入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管理方法。”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发文表示,两行“校园贷”产品面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消除大学生们落入网贷高利贷、裸贷等陷阱的后顾之忧;同时,贷款由大学与银行机构共同审核,可提高“校园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学生盲目借贷追求高消费,使大学生“校园贷”始终保持理性行为,避免偿债危机和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国有银行“校园贷”产品充分履行社会责任、诚实无欺,有国家信用作后盾,审批管理规范,控制风险手段较强,对学生信息保护有力,有利于净化“校园贷”市场。

    超六成受访学生表示不碰“校园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机采访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4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也有饱受不良“校园贷”之痛的当事人。学生们均表示,学校曾多次通过召开大会、发资料、播放视频等方式,在学校内部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及辨别不良“校园贷”。

    哈尔滨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阿南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我们学校安排了各院进行‘校园贷’安全教育,并在校内的校园公众号进行了推送。”

    淮海工学院大一学生李铭则说:“我们老师在班上给大家讲过贷款利滚利还不起的后果。”

    面对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的消息,这48名大学生中,超六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不会触碰“校园贷”业务。“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还是要远离‘校园贷’”。

    银行:不图高利息收入 重在履行社会责任

    建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王磊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是他们建立校园金融平台的核心思想,而校园贷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服务产品。“银行其实不会依仗这项业务赚取大量利息收入,更多的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和助力学生成长”。

    面对舆论场对“校园贷”业务提出应该完全扼杀的看法,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则认为,首先应该正视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信贷需求,此外更要注重学生的财商教育。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也已超过3700万人。2016年,我国的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已达4524亿元。当学生的超高消费压力为其带来安全隐患时,学校和政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堵歪门开正道,是在资金提供方面为学生提供的一层保护屏障,但仅靠这一方式依旧属于“孤军奋战”。

    高校教师建议:设立四级校园贷管理机制

    针对大学生借贷消费行为进行深入采访时,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不少学生将借贷来的钱用于谈恋爱、玩游戏、购买较贵重的物品等,仅有少数学生表示接触不良“校园贷”的原因是为了创业资金周转。

    多数同学表示,由于害怕父母指责自己乱消费、高消费,或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钱。而兼职挣钱不仅来钱慢,也较辛苦,于是选择了不良“校园贷”。

    在畏惧“校园贷”的情况下,学生们又会向哪些渠道寻求资金?“还是会选择寻求父母的帮助。”大一学生小涛回答道。其实,当初“校园贷”业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抓住了不少学生不愿向父母寻求资金帮助的心理。

    淮海工学院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辅导员卞辉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认清校园贷、正确选用校园贷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我们高校广泛宣传,正确引导,最好能以高校的身份来把正规校园贷规范化、制度化,从高校这一口径来帮助学生选择和办理校园贷,同时,为了厘清其中的多种责任关系,高校还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与银行、家长、学生签订好相关的证明或协议,从而形成高校、银行、家长、学生的四级校园贷管理机制,以保证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帮助青年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也是敦促学生群体建立个人信用良好记录的观念。2009年,银监会发文叫停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正是因为学生群体使用信用卡透支现象严重,家长群体成为还款主力军而导致的。如果在政策规划上忽视这一点,那么开源之良举也会变成变相培养贷款不还的行为,在大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面对可能会到来的房贷、车贷等,也很可能埋下“老赖”的种子。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唐顺涛 杜明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立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5月26日 06 版)

“王者荣耀”似鸦片式传播 学生深陷其中
大学生“有偿替课”盛行?高校该管管了
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能否终结“裸条”乱象
属于男人的“心灵理发店”
H5精选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