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位大学校长眼中的校园媒体:

媒体融合:三横一竖方为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05日   11 版)

    徐飞在演讲中。西南交通大学 郭凯琪/摄

    5月26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西南交通大学共同举办的“融合正当时 校媒再出发”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

    该论坛聚焦媒体融合形势下的高校校园媒体发展之路,以及校园媒体融合与学校思政工作的建设等话题。此次论坛吸引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30余所高校参加。

    围绕“媒体融合”这一主题,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道出了他对校媒的理解与期许。

    怎么看媒体“融合”

    我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一个伪命题。不管你高不高兴,喜不喜欢,融合是必须的,必然的。

    流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作为一种新事物,它已客观自在地存在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应自觉接受新媒体。“95后”这代人,已被称为“i世代”(iGeneration)人,他们一生下来就“触网”,简直就是“网络原住民”。他们是天然的“手机一代”,机不离手,时时刻刻挂在网上,在线生存、数字化生存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甚至是潮流和趋势。存在就有其合理性,趋势就应顺势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尊重规律。

    当今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就是数字化。数字化+、互联网+,流媒体、自媒体大行其道,自有其规律性。相信每个人都有感受,都会趋利避害。手机、网络、微博、微信、视频、直播、自媒体,野蛮生长也好,势不可挡也好,一定有它的道理。所以,传统媒体要接纳新媒体,拥抱新媒体,而不能排斥和拒绝。

    我想特别谈谈自媒体的“自”。当今世界的组织范式、组织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以往过分注重法人、机构、组织、集体、团队,严重忽视自然人、个体的情况正得到扭转,对个体的重视现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每个人都希望表明自己的存在,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希望做最好的自己。人们现在信奉的是“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这就是为什么自媒体、网红、创客(maker)如此盛行的原因。

    自媒体、自组织、自适应,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实现……如此多带“自”的词汇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昭示着“自”时代的到来。按照大家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层次中,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

    大家要认识、尊崇、遵循“自”时代的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每个个体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规律,尊崇规律,遵循规律,就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违背规律还会遭到惩罚。实际上,早在《共产党宣言》中,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就睿智地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追求。

    所以,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年龄比学生大几岁到几十岁不等,可能不太习惯流媒体、自媒体、新媒体,但务必要适应,而且要尽快适应。否则,年轻学子尤其是所谓的“i世代”(i Generation)人,就认为你已经“OUT”(过时了)了。表达方式都不能兼容,怎么沟通,怎么传道授业解惑?

    三横加一竖,方可为“王”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交流、交锋、交融,最后达成融合,这是必须且必然的事。刚才讲了传统媒体要向新媒体靠拢,要接纳乃至拥抱新媒体,即传统媒体要主动向前迈一步。现在,反过来说一句,新媒体要自觉往后退一步。

    什么叫退一步呢?换个词大家更愿意听,那叫“回归”。新媒体要回归内容、回归思想、回归内涵、回归文化,回归本源、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给人以正知、正见、正能量。不管新媒体多么酷多么炫,技术多么先进,平台多么宽广,体验多么生动有趣,读写互动多么顺畅高效,但是永远别忘了,内容至上。在内容上,传统媒体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多年的积淀,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严格规范的把关流程,这些都是新媒体有待完善的地方。所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彼此不要傲慢。

    我听了太多“xx为王”的论断,比如说,内容为王,平台为王,渠道为王,也有人甚至说,技术为王。仔细想想,其实每个“为王”似乎都有道理。比如,声称“技术为王”的人就说,新媒体中,微博、微信,不就是靠技术吗?更不要说今天的VR(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CDN(内容分发网络)之强大、之便捷,甚至“人工智能”或许超越“人的智能”,也不是危言耸听。

    当想说渠道为王、内容为王、平台为王时,且慢!其实,哪一个都难以称王。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王”字怎么写?三横一竖,三横只能叫三,不能叫王。三横有了中间这一竖,立马成王。一横是内容,一横是渠道,一横是平台(或技术),这一竖就是整合。把内容、渠道、平台(或技术)整合起来,才能为王,即整合为王,融合为王。

    现在,东西方世界在融合,线上线下在融合,传统和现代乃至后现代在融合,个人也必须和社会、自然融合。回到今天的主题,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正当其时。

    校媒,要充分体现大学综合优势

    “校媒”这两个字蛮打动我。在座各位绝大多数是高校同行,我特别想利用今天这个场合谈谈对“校媒”的期许。这些年来,高校的媒体宣传工作普遍做得很好。尤其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成立后,一些校园媒体的工作更是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可圈可点。但是,如果用更高标准、更挑剔的眼光来审视的话,我以为校园媒体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最明显的不足,就是校媒尚未把大学的人才、学科、科技、思想、文化等综合优势充分体现,特别是思想和文化优势,体现得很不够。

    什么是大学?经典的表述是,大学是探索和传承普遍学问的场所。或曰:大学是由学者和学生构成的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共同体。但我更愿意说,大学是创新的策源地,是道德的高地,是社会的灯塔,是人类的良心,是芸芸众生的精神家园。

    大学的产出是什么?应为“三出”: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现在,出人才、出成果大家说得比较多,也做得比较好。但“出思想”说得少,做得更不够。2013年9月12日,在我出任西南交大第65任校长有个就职发言,提出大学应有“三力”,即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这“三力”对应的就是“三出”。大学要出思想,大学要指引社会前行的方向。因此,校媒要引领舆论,引领风尚。从这种意义上讲,校媒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校媒,不可缺少家国情怀

    校媒要把格局做大,不要在校园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自说自话。格局大就要境界高。王国维有一句名言:“有境界,乃自成高格”。对校媒而言,其境界就是家国天下的情怀。要把“小我”变成“大我”,变成有家国天下情怀的“大我”。你们关注就业、考研、出国,去哪家大公司,年薪又是多少,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除了这些,我更希望校园媒体有一份情怀,扛一份责任,承一份担当。如果你我还没有一份情怀,没有一种超越物质的超拔性,没有诗和远方,请问,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人类,还有未来吗?

    现在大学校园,包括老师学生在内,不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苗头屡现、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不时兴风作浪等问题视而不见,对非洲难民问题、粮食问题、气候问题、能源问题等漠不关心,那就太悲哀了。所以,希望校媒不仅妙手著文章,更要铁肩担道义,通过你们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传递理性声音、讲好榜样故事,做道义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6月05日 11 版

媒体融合:三横一竖方为王
应届毕业生遭遇“花样”就业歧视
王天成:铁路上的十年摄影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