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废除“推荐上大学”,重新恢复高考。12月,570万考生走进尘封10余年之久的高考考场。40年过去了,社会不再一味相信“一考定终身”,但高考依然与大多数年轻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事关高考的每一个动作仍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数据显示,40年来,超过两亿人参加高考。这个庞大的数字后面是一段段被改写的人生,它和每一个曾经年轻的理想有关。
-------------------------------------------------
“这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一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能够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希望你从现在起就开始有计划地复习功课,准备参加今年高考”。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刚刚传来,谢湘便收到母亲的来信,作为湖北襄樊棉纺织印染厂印染车间团总支副书记、工段党支部副书记,谢湘有些左右为难。她是工厂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正面临提干。
另一方面,考虑到要在短短两个月里补上落下的功课,已经离开学校5年的谢湘心里也有些打鼓。
“要看清时代大势,看清历史的走向。”在母亲的坚持和鼓励下,谢湘最终决定当年参加高考。白天她照常坚持工作,晚上早早就寝,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到公共盥洗室复习功课。鄂西北的冬天很冷,但她每天都披着军大衣学到天明……
得知榜上有名,谢湘却不敢相信,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独自一人跑到工厂的生活区门口看榜。就这样,1978年3月,23岁的谢湘走进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同班的65名同学中,有的十几岁,有的三十出头已拖家带口。四年后的1982年春,谢湘和约27万大学生迈出校园,跨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谢湘多年后回忆,当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站在一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因为高考改变的人生方向和拿到的新船票,不仅幸运地避免了下岗女工的曲折命运,而且能够站在更高平台上,以更宽阔的视野,仔细打量这个世界,用手中的笔记录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的中国历史。”
2007年6月,《中国青年报》发布“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大型公众调查”结果,95.7%的被访者对现行高考制度给予了肯定,77.4%的人认为“有缺陷,但仍是目前最好的办法”;89.6%的人自称个人命运因高考得到改变……作为这项调查的主持者、组织者,谢湘从高考的受益者自觉成为高考改革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