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组织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未来!”在2017年“‘一带一路’战略中青年社会组织的作用与责任”论坛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协办主任、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朱锐充满激情的话语,让众多有志参与“一带一路”、推进人文交流的青年社会组织信心更足了。
6月16日至17日,2017年“‘一带一路’战略中青年社会组织的作用与责任”论坛在广西桂林举办。此次论坛由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作为指导单位,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团广西区委、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论坛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全国20个省份、23个地级市团委有关负责同志,150余家致力于志愿服务、灾害救援、扶贫减贫、文化交流等领域的青年社会组织代表,以及部分东盟国家留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
无论是在论坛主旨演讲的间隙,还是在小组讨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社会组织代表都在分享其参与志愿服务、气候变化与环保、扶贫减贫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使得此次论坛成为一场凝聚共识、交流学习、汇聚力量的盛会。
民心相通需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社会组织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朱锐表示,社会组织在推动各国间民众交流、扩大民意基础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影响,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大有可为。
朱锐介绍说,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已达70多万个,从业人员数百万人。在他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属不同文化圈,社会组织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与沿线各国不同利益、观念的社会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时,更具亲和力,更容易被接纳和认同,进而更好地推动“民心相通”工程。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杨业功在论坛上亮出一组数据:截至目前,通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海外服务计划(以下简称海外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已向“一带一路”沿线的6个国家(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文莱、巴基斯坦)派遣了193名青年志愿者。海外计划选派一批批优秀青年到海外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受援国经济社会建设,在服务受援国人民的同时,展示了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除了团属社会组织外,民间公益组织的足迹在“一带一路”沿线也日趋活跃。论坛上,公羊会全国委员会主席何军向大家展示了一组照片:在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2016年12月印度尼西亚亚齐地震后,公羊会的医疗队和救援队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救援,这个创始于中国杭州的民间公益组织用行动让当地人看到,中国人带给他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心相通需要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青年社会组织是其中重要力量,在推进人文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青年社会组织具有民间性、公益性、志愿性、平等性等属性,直接面向沿线国家民众开展工作,利于沟通民心、增进理解,营造友好的社会氛围,可以说既是国家交往的“润滑剂”,也是民心相通的“催化剂”。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和对外交往扩大,青年社会组织作为充满活力的民间力量,参与国际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
朱锐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代或两代人能够完成的事业,青年社会组织能够以青年喜欢的方式影响沿线国家青年,争取其好感和支持,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民心相通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民心相通的未来。
讲好中国故事 青年占据优势
论坛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提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去年,他到法国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一进门看到店里立着一块牌子用中文写着“买LV向左,买prada向右”。而在泰国的一处景区,也用中文写着“不要摸”“要脱鞋”之类的提示。
“这些现象背后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依然存在很多误解,认为中国人一是有钱,二是素质差。”黄日涵说,要改变这种现状,做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文化的沟通了解非常重要,因为人们要走进或了解一个国家,首先会接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像到了丹麦人们就会想起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一个好的故事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现在我们讲‘一带一路’的相通往往指基础设施的相通,修路可以让大家连结在一起,但我们有句话叫通路容易通心难。”黄日涵说,通到人内心往往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一定要设身处地为对方讲,讲对方能听得懂的故事,要接地气。
两年前,黄日涵到柬埔寨调研,在当地遇到很多中国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给游客介绍当地风土人情时也讲中国的历史文化,给黄日涵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些青年志愿者在柬埔寨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们知道怎么用柬埔寨当地人能听懂、能接受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他们能设身处地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角度方式来讲中国故事。“青年走出去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思路,怎样去实现内心的相通,这是需要实践的。”黄日涵说。
近些年,中国也有不少影视剧输出到海外,像《琅琊榜》、《甄嬛传》等,黄日涵认为,现在我们在对外传播时,往往借助传统故事,而青年不仅能讲历史故事,还能讲述现代生活中的。因此,讲好中国故事,青年的作用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还占据优势。在他看来,青年社会组织不仅活跃于世界各地,容易与当地青年接触沟通,而且他们擅长用现代化的社交方式讲述故事,比如微博、微信,出国后还会使用facebook、twitter、line等进行交流。他们把身边发生的中国的好故事,包括电视剧、电影中展现的时代变化跟外国朋友交流,能让对方的年轻人看到中国崛起,而且看到“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发展,还能带动大家的发展。
青年社会组织走出去要创新理念
青年社会组织走出国门还是近几年开始活跃的趋势,而在此之前,中国的企业已率先一步走出去了。中国企业在输出资金和技术,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长、研究员黄浩明认为,我们的青年社会组织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黄浩明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过去20年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集中在5个方面:缺乏与当地国家社区的互动、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劳资关系纽带、缺乏与当地民间组织的交往、缺乏信息共享体系。因此,青年社会组织在走出去的时候,除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外,还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当地老百姓有获得感。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创理念,在服务过程中,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社区创造一种新的价值,适应当地社会。”黄浩明认为,不能强行将我们既有的文化理念灌输到当地,而是要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就像联合国在30多年前到中国做援助时,也是跟我们当地社区和老百姓结合起来,创新项目,解决当时老百姓面临的生活难题。
在黄浩明看来,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国际化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青年社会组织需要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他建议制定系列政策支持青年社会组织走出去,比如大力提升援外青年志愿者的待遇等,并完善相关立法,使青年社会组织的活动有法可依。
“我们要把这次论坛当作一个新起点,立足于发现、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有开展国际事务能力的青年社会组织,并积极为他们走出去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团中央社会联络部部长刘爱平表示,团中央社会联络部作为专责部门,将加大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的实施力度,通过与企业、专业孵化机构、网络平台、学术机构、媒体等建立“伙伴关系”,陆续开展骨干培训、公益创投、榜样评选、“益青春”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大会等活动,为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