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大桥跨江六十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 通讯员 贺瑞明 摄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21日   08 版)

    6月7日,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下,两名游客在拍照。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今年,大桥将迎来建成通车60周年。

    6月7日,一列“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通过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前曾经繁忙的火车轮渡码头,现在成了一个公园。

    6月7日,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的展厅里,工作人员指着地图上的武汉长江大桥向游客介绍。

    6月7日,武汉长江大桥上,三位工人在巡查线路。

    6月7日,“武汉号”火车轮渡上,工人和船上的一只小狗玩耍。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武汉的火车轮渡退出历史舞台,“武汉号”目前停泊在武昌杨园的长江畔。

    6月7日,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前,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2个月大的孩子和同行者合影。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与武汉长江大桥一并落成,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

    6月8日,武汉长江大桥上,几名来自新疆的游客合影留念。

    6月7日,负责保卫武汉长江大桥的武警乘坐冲锋舟在长江江面上进行防汛演练。

    6月7日,武汉长江大桥下,长江边的市民和游客。

    6月8日,武汉长江大桥上车来车往,几名来自新疆的老年游客专程来到大桥上合影留念。在经历过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碰撞考验后,这座横跨长江的大桥今年将迎来60周岁华诞。

    1957年10月15日,经过两万多名建设者和当地数十万名干部、群众历时两年零一个月的艰苦施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是我国在长江上建造的首座公路、铁路两用的钢梁桥,也是京广铁路横跨长江的“咽喉”。而此前,连接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要靠穿梭于长江两岸、满载火车车厢的轮渡。

    大桥的建成,使火车过江时间由一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此后的60年里,它接通着我国铁路运输主动脉,是国内桥梁中营运时间最长、运量最大、荷载最大的。

    6月16日,随着长江上最宽的大桥——武汉沌口长江大桥成功合龙,仅长江武汉段上,已建、在建的大桥就达11座。加上已通车的武汉长江隧道,武汉地铁2号线、4号线过江隧道,现在在武汉,乘地铁过长江最短只需4分钟。

    武汉长江大桥改变了武汉人的生活方式,成为武汉市最著名的文化地标之一。据报道,大桥通车当年,被父母取名为“大桥”“建桥”“汉桥”“爱桥”等的武汉人数以万计。同时,许多武汉品牌也选择“大桥”作为商标,如大桥香烟、大桥童车、大桥缝纫机、大桥牙刷等。

    1987年,聂亚林从身为第一代养桥人的父亲手中接过工具,成为养护武汉长江大桥的一名工人。“刚上班那会儿,桥工处门口的洗马长街非常热闹,附近有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我们养桥工人是当地的‘香饽饽’。”他说,那时候,能够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工作,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尤其是年轻人很受当地女孩子的青睐。

    当时,养护维修桥梁主要依靠“肩扛手抬”。大桥是钢梁结构,桥上轨枕均是木质,重体力、高强度的作业多,“考察一名工人是否合格,不光看技术,更要看体质体能是否过硬。”

    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加速,我国铁路经历了6次大提速,通过大桥的列车密度不断增加,养护标准日益提高,养护工人的人数却逐年减少。“以前,我们是纯手工作业,现在都实现了机械化。”已退休两年的第二代养桥人郭清流说。

    郭清流家住大桥附近,大桥伴随他成长,工作后在大桥上干了30多年。退休后这两年,他常到大桥西岸的汉阳江滩公园晒太阳,偶尔也能听到市民和游人对大桥的评价。

    现在,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的每一个关键所在,都安装了摄像头,坐在安全指挥中心里就能24小时全覆盖监控大桥状况。“武汉长江大桥建桥时的设计寿命是100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通过科学养护,让大桥使用寿命延长到150年。” 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主任黄伟说。

    武汉长江大桥早已不再是横渡天堑的唯一通途,却依然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从《水调歌头·游泳》到第三套人民币上的图案,“来武汉看长江大桥”成了一个时代的一种情结。不久,已经有数十年历史的武汉国际渡江节将在武汉长江大桥旁迎来第43届,数千名中外青年将以大桥为背景横渡长江。届时,桥上也许又将回荡起武汉市民热情的欢呼声。(叶洋/写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 通讯员 贺瑞明 摄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21日 08 版)

大桥跨江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