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天,年轻的初中历史老师皱着眉头走上讲台说:“我们从今天开始讲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段历史的开端是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方战败导致香港岛被割让。上这一课时,坐在湖南、湖北、贵州、广东教室里的4个普通男孩还不知道,他们未来的人生竟与清朝留下的这段历史密切相关。
1997年7月1日,在近代史中被相继割让和租借的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回归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此时,生活在内地母亲怀抱中的人们终于热泪盈眶地迎回了失散多年的香港。伴随着《东方之珠》的背景音乐,如今成为驻香港部队战士的4个内地男孩相继出生,这也是他们和香港命运的第一个交汇点。
一
“我妈在家里生下我,这个名字是送到医院之后医生帮忙取的,正好香港回归,就叫’港归’吧!”韩港归出生于1997年7月1日晚12时,当时湖南益阳这座小城市已经沸腾起来了,在这一天出生的韩港归好像天生就被赋予了某种使命。他眨着一双机敏的大眼睛回忆这个令人兴奋的巧合,这种机敏专属于特战队突击手。
今年20岁的韩港归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某步兵旅特战连的一名突击手,他的这个身份在社会稳定的香港还不曾真的派上用场,但他想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比如义务献血。只是由于战友们献血的热情太高涨,韩港归排了两年队还没有排上,“等明年转了士官就快轮到我了吧。”他乐观地猜想。
他的同年兵王旭东与香港的缘分也很深。王旭东同样出生于1997年,他对中学政治老师声情并茂讲述“一国两制”印象深刻:“1997年我们老师还在上学,他说他是逃课去看的香港回归直播!”王旭东的政治老师可能也没想到,自己班里一个调皮的男孩会成为驻香港部队的一名战士。
王旭东的主要任务是在拖船上抛缆绳,协助军舰进出港口,“作用和拖车差不多”。王旭东的妈妈从他出生那年起就一直随身携带一枚刻画着香港维多利亚港的金属钥匙链。如今,一遇到台风,钥匙链上的这个港口就成了王旭东的战场,“我们抗台风的地方就在维多利亚港正中间”。
“越是来台风我们越要出去,主要是为了保护船。维港有浮筒,我们得迎着台风站在甲板上,把锚链和钢缆拴在浮筒上,船就安全了。”王旭东笑着说,“风和雨全打在我们身上,一边摇、一边吐、一边拴钢缆。我喜欢我的工作,这是真正的乘风破浪!”
同样,和驻香港部队同岁的空军警卫连战士王星,以及驻香港部队医院后勤炊事员江炜彬也出生于1997年,他们一个在营区门口警戒,一个保障医院食堂,用微笑和炸油条维护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
旺盛的精力源源不断地从他们20岁的筋骨里迸发出来,清朝留下与香港有关的屈辱史,如今就是靠这些看似平凡的年轻人一点一滴改写的。
二
坊间流传,驻香港部队是军中的“清华北大”。入选驻香港部队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体检,甚至要通过家访面试以及特长检验。
驻香港部队接兵干部、某航空兵团政治处干事闫家贞在贵州贵阳见到王星时,心想:“这孩子阳光!”王星两道浓重的眉毛下面长了一对爱笑的眼睛,眼神直接又坦诚,闫家贞欣赏他与人交流不卑不亢,印象分颇高。
即便如此,闫家贞还是仔细走访了王星的班主任、邻居和当地派出所后才确定人选。经过培训,部队决定让王星承担“形象哨”的工作,在营门站岗。
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的20年间一直管理严格,行事低调。对于普通的驻香港部队战士来说,营门岗哨是他们距离香港社会最近的岗位之一,经过营区的香港市民可以在他身上瞥见驻香港部队的形象。
近代以来,香港在反抗殖民统治、适应港英政府、建立新家园和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自己的习惯和制度,一些港人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中国内地的身份认同,任何其他变化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引起市民的担忧。 所以,驻香港部队必须无比珍视自己的形象,慎之又慎地处理好和香港市民的关系,让他们安心。
三
其实对于韩港归、王旭东、王星和江炜彬来说,保卫香港和保卫中国的其他城市没什么区别,最根本的职责依旧是练好自己的本领,保护人民不受侵犯。
韩港归本来学习的并不是特战专业,但是因为在新学员考核时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便被特战连连长陈玉飞“特招”了。韩港归也不负期望,学习速度非常快,一般人需要用两个月掌握的登山训练,他一个月就掌握了。
但在连长陈玉飞眼里,韩港归尽管进步飞速,还算不得特战队的“中流砥柱”。陈玉飞给年轻一辈的队员定位为“后起之秀”,他对这些年轻的战士寄予厚望,平常的训练也安排得愈发刁钻。
有一次协同射击训练,陈玉飞说站在靶位旁边的各位班长的角色是计分员,但战士们一开始射击,陈玉飞就立刻下命令让班长们变脸成蓝军,朝正在射击的战士们“开枪” 。“有些人一下子就慌了,愣在那里,但有些人就懂得迅速寻找掩体,伺机瞄准射击。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出谁是成熟的特战队员了。”陈玉飞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自己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敌人会怎么做”。
陈玉飞可以通过训练中的眼神来判断这些“后起之秀”的成熟度。如此看来,韩港归从“后起之秀”到“中流砥柱”还有一段路要走,和陈玉飞相比,韩港归的眼神似乎还不够锐利。
“我离特战尖子还差一大截。”韩港归说。
“那你知道怎么练才能练成吗?”记者问。
“知道!”韩港归立刻认真起来,他经常加时练习,这名皮肤晒得黝黑的特战队员说:“假如某项技能学不好而导致没有完成任务,那会很对不起国家。”
四
除了好好训练,驻香港部队官兵还需要对香港市民有足够的“尊重”。
香港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有别于这些官兵生活了很多年的内地。比如,在内地的某座大山里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战士是可以捕捉野物来充饥的,但是在香港随意捕捉小动物是违法的,所以他们在香港进行野外生存训练都严格遵守香港的法律。
“我们尊重这里。”韩港归在驻香港部队里听过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课,上级经常提到“尊重”这个词。在20岁的韩港归心里,官兵们严守香港的规则,并非刻意塑造形象,而是出于对另外一种行事法则的“尊重”。
他们的“尊重”20年如一日地传递下来,因此驻香港部队的官兵自认对“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称号当之无愧。数十年“尊重”的积累同样也换回了香港市民的“信任”和“友善”。
驻香港部队军营开放日早就成为军人与市民交流、了解的平台。王旭东所在的某舰艇大队有位驻港13年的老兵——副大队长方雪刚,他见证了驻香港部队与香港市民关系的变化。方雪刚说:“现在举办军营开放日,这些香港的小孩子都喜欢让我们抱上船!”他一边说一边笑着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抱小孩的动作,语气里透出那股天然的亲昵劲儿好像是在说自己的孩子。
这种亲切感是方雪刚那一辈驻香港部队军人用行动日积月累换来的,比如每次海训之后他们都帮助市民清理海港的垃圾,比如连年义务植树、义务献血、慰问安老院……这些事情韩港归、王旭东、王星和江炜彬还会继续做下去。
如今,回归20年的香港交到了20岁的他们手里。提到为20岁的驻香港部队送上一句生日祝福,穿着休闲的短裤和海魂衫接受采访的王旭东立刻严肃起来,他沉思片刻,郑重地说:“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军人的职责,香港成功实行了‘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履行防务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