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喧嚣的时代,你还会为诗歌付费吗?豆瓣就在尝试做这么一件看起来小众甚至不靠谱的事儿。
今年3月豆瓣推出了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第一期内容就是北岛的诗歌课。上线之初,就不被看好。有人说:“让文艺青年付费,就像文艺青年本身一样不靠谱。”有人说:“在中国,文艺注定小众,艺术注定孤独,这与互联网创业的流量思维背道而驰,最后难有‘收成’。”
然而,3个月后,豆瓣说,我们卖得很好,不要为我们担心。
浮躁的网络时代,仍然需要一种慢生活
截至目前,“豆瓣时间”共推出了7个付费专栏,涵盖诗歌、电影、心理、摄影等领域,定价从68元到128元不等。
豆瓣从文艺切入市场,许多人并不看好。与分答、知乎live等以讲究实用技能、公用价值为主流的内容付费产品相比,文化、艺术类的内容产品好象不能给人太多的想象空间。
但不久前,豆瓣副总裁、豆瓣时间总制片人姚文坛接受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卖得很好,不要为我们担心。”“豆瓣时间”提供的数据显示,“豆瓣时间”于3月7日上线,上线5天销售额破百万元,7天订阅数过万。截至目前,“豆瓣时间”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女性用户占比60%。
首期节目为什么要选择相对比较小众、冷门的诗歌?姚文坛说:“或许这是一个诗意的开始。在别人看来,可能没有太多实用性,但是因为它很‘豆瓣’,我们就让它先出来了,就是这样一个机缘。”
“豆瓣很愿意做自己。”姚文坛说,“豆瓣时间”产品的定位既不是“用户的需要”,也不是“豆瓣以为的用户的需要”,而是内容生产者们凭着感觉,觉得这大概是用户会喜欢的,大概是有趣的。”她觉得,在当下浮躁的网络时代,仍然需要一种慢生活。
对于外界的质疑,姚文坛说:“(‘豆瓣时间’)不会急躁地教你怎么成功,也不那么实用。希望它是细水长流,看似无用,却真的能陪伴和有用,而这种有用,随着时间的变化,你能感到它是给你一些默默的滋养。在狂热的‘有用论’之后,大家会安静下来,会发现什么能够陪伴用户,除了一些智识的东西,还有一些向内的东西。”
在姚文坛看来,内容的变现完全没有问题,没有好内容才有问题。文艺市场同样是个大市场。“很多人都在说做大数据,我们不完全是这样。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知道用户在哪里,可以用一些东西去触达,但是要内容先行。”“优质的互联网文化方式是豆瓣想做的,包括线下的一些联动。”
此时豆瓣试水内容创业,相比其他平台的内容付费尝试已经略显滞后。但是姚文坛表示,何时去做内容付费,豆瓣也不介意,时机到了自然去做就可以。
在“豆瓣时间”中,比较具有“豆瓣范儿”的专栏是“邪典电影本纪——亚文化电影50讲”。“邪典电影”的内容合伙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说:“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电影观片指南,而是一个从专业领域切口深入进去的小众知识产品。我们的产品设计目的并不在于取悦绝大多数人,而是在于让那些对于这一门类的电影感兴趣的人能够获得精准深入的知识和信息。而且作为内容生产者,我也坚信有文化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是有商业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他认为,“今天的互联网内容产品亟须走出大众传播的误区,应当形成一种按需生产、按消费层次生产的分众销售模式。‘豆瓣时间’这个产品最有价值的地方体现在它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基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进行内容的生产和消费。这种模式将更有利于信息的精准传递和知识的精准传播。”
文化评论人、影视评论作家何天平认为,豆瓣能基于自身独特的粉丝生态,就是用小众文艺的气质,来设计具有较强精英气质的文化产品,这件事还是具有独特性的,也开创了一种文化传播的新形势。
“这样的付费内容,它的变现能力本质上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对准了这个社群的需要。豆瓣有这个优势,它多年养成的内容就是高度契合小众文艺青年需求的,那么这种将知识商品化的过程,也是非常可期的。此外,付费内容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会以一个大多数人都接受的价格来实现内容变现,这种投入不会高得离谱,自然也不会令多数人承受不了,对于文艺青年来说也一样。反而,文艺青年跟付费内容的结合,只要形式得当,黏性会更佳。”
精英式文艺付费内容能否变现
何天平认为,内容付费的风口确已到来,但内容付费产品的形态仍然有待成熟。包括“豆瓣时间”在内的文化内容付费,目前还处于养成用户的过程中。尤其是豆瓣这样的平台,具有自身比较独特的粉丝生态,它在探索的还是一种比较具有精英气质的文化内容,有别于我们此前见到的更多数的知识付费服务。是否能成功变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这种做精英式文艺内容付费的产品之前也有。比如优酷自制文化垂直类节目《看理想》系列。这档节目瞄准的是青年精英人群,梁文道谈读书,陈丹青谈画,马世芳聊音乐。此前有媒体报道,优酷土豆双平台观看《看理想》的大专以上高学历用户约占75%,且70%的人属于中高收入人群。《看理想》的受众人群,多为高学历的知识分子、高购买力的精英人群,多集中在北上广和沿海地市。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看理想》在文化圈赢得了口碑,但从运营来看,做得并不尽如人意。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的独立书店单向街此前也推出了App单读。但是其中的内容部分无需付费,只在里面有购书的二维码推介。
“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到实体店阅读,因为如果在实体空间里的话,你有可能跟其他读者碰上,有可能跟作者遇到,这些其实都是线上发生的内容付费做不到的。我们并没有把盈利放在最前头,因为很多东西,如果不是这么有形、具象化的产品,把挣多少钱放在前头,这件事情可能就很难成了。我们的确没有特别地思考内容付费,因为在这样繁忙并且碎片化的时代,还有人能够和我们同行,一块儿去阅读,一块儿去参与这些活动,其实已经达到我们的目标了。”单向空间副总经理杨芷茜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文艺青年是否会为“情怀”付费,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