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6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香港举行“创科驱动 成就梦想”科技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堵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29日   04 版)

    6月28日,香港市民在科技展上参观“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摄

    6月28日,香港市民在科技展上参观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对接体展品。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摄

    6月28日,杨利伟在习近平总书记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时使用的一号话机前驻足。冯朝晖/摄

    “我很羡慕新一代的香港青少年,原因之一就是随着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包括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他们这一代比我们念书时的那一代,在科技,包括航天事业方面的舞台更大、更好,整个人生舞台更多元。”香港特首梁振英说。

    6月28日下午4点,“创科驱动 成就梦想”科技展开幕典礼在香港最大的公园维多利亚公园举行。梁振英发表了讲话。他指出,这几年,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不仅在天上,也在海里,包括我们蛟龙号的深潜;还有在地上的,包括我们的高速铁路、大桥、隧道等等,“我要请青少年朋友们在网上去查查这些资料,确实是非常非常了不起”。

    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举行了一系列活动。焦点之一就是本次科普展,航天员杨利伟、景海鹏、陈冬都来为这次活动站台,而且参观了各大展馆。

    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的学生陈嘉婉幸运地得到了开幕典礼的免费门票,她和几十名同学下午两点多就来到了展馆。她听说杨利伟会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拉着两个好姐妹兴奋地跳了起来。很多孩子都打着伞、拿着手机录像,等着看英雄航天员。

    主办方介绍,这次科技展在维多利亚公园1~6号球场举行,展示148项展品,包括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及首次亮相的天舟一号飞船等。28日开幕后将持续到7月2日,市民可免费入场,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希望全港市民不分阶层均可参观这次科技展,一同感受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喜悦。

    航天科普展览属于“创科驱动 成就梦想”科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序厅和登天之梯、群星璀璨、入驻天宫、探秘九天、太空秀场等部分组成。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随后的参观中专门来到5号厅,他在实物展区前停留的时间最长。

    杨利伟已经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人物了,他对文物的历史感更为看重。国博航天展开始后,他曾对记者说,只要有航天文物展,即使绕道,也要多去看看,因为这里藏着太多特定的历史意义和回忆。

    他在一号话机的展柜前停了下来,专门拉住工作人员合影。2016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这是他们通话时用的天地通话机。杨利伟在一号话机前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专访。

    杨利伟解释自己为何对这个展区如此偏爱。首先,这里有神舟七号翟志刚出舱时的舱外服手套。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完成了“太空漫步”,这件舱外服手套就是他完成太空行走后带回地球的。

    小小的手套,让杨利伟想到了翟志刚当年出舱时沉重的呼吸声。在航天员团队,一个乘组上天,就是大家一起飞。翟志刚在上面的动作、实验,都是其他人员在下面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指令。

    那一件价值3000万元的舱外服,由于返回舱的狭小,而没有带回来,留在了广袤的太空。这副手套与翟志刚乘组一起返回地球,所以显得格外珍贵。

    其次,这里有体现中国自主创新的4支太空笔。中国太空笔第0301号已被中华航天博物馆永久收藏。

    太空是失重的环境,普通的水笔、圆珠笔一旦失去了重力,根本无法书写。西方国家过去长期进行技术封锁,垄断该技术50年之久。杨利伟当年第一次飞天的时候在太空中记录作业用的也是进口“太空笔”。直到2013年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员终于用上了自己研发的太空笔。“零重力恒压供墨系统”与“纳米技术高附着力墨水”两项关键技术让它的书写性能甚至超过了国际标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杨利伟是太空邮局的局长。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使得地面与太空的邮件传递成为可能。太空邮局采取“虚实结合”的经营模式,实体邮局设在北京航天城邮局,虚拟邮局设置在空间飞行器内,开办的业务有国际国内函件寄递和集邮业务,邮政编码为:901001。

    这次展示的4个纪念封是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特别搭载的中国邮政太空邮局纪念封,上面有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的签字,以及他们在太空中盖的一号戳。

    当然,还有一件文物让杨利伟心心念念,就是在4号展厅的返回舱。

    每次看到被烧得斑驳的返回舱,杨利伟都会想到自己“一来一回”都十分惊险的历程。当时,火箭上升没多久,箭体和飞船就产生了低频共振,人会感到非常痛苦,杨利伟回忆称:“当时我感觉我不行了。”返回时,又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火箭上有十万个电子元器件,上百公里电缆,任何一个焊点脱落都会造成十分危险的后果。所以我们航天员很感激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杨利伟说。

    载人航天与香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曾宪梓先生捐献了1亿港元成立了载人航天基金会,很多航天员和载人航天方面的科技工作者都得到过奖励。据杨利伟介绍,他们在科技领域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都有密切合作,“我在香港有很多好朋友”。

    为什么香港市民对航天展如此热情,对航天员如此热爱?杨利伟说:“香港和内地的民众都是中华儿女,航天事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最高科技前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自己祖国的腾飞而骄傲,自然大家会被凝聚在一起。”

    正因此,香港特首梁振英指出:“我大概两年前去上海,参观了C919国产大型客机组装厂,在门口迎接我们的高层人员当中就有两个香港人。说明什么呢?香港人作为中国人民一分子,当然包括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在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当中,包括航天事业发展当中,我们不再是旁观者,我们是参与者,我们是推动者。所以,我希望青少年和香港市民一起,跟全国人民一起,推动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包括航天事业的发展。”

    本报香港6月28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堵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6月29日 04 版

清华大学甘肃招生组:魏祥梦圆清华指日可待
团中央举办“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建议提案办理专场协商会
香港举行“创科驱动 成就梦想”科技展
殷殷关怀暖香江 高瞻远瞩展未来
全团争创共青团员先锋岗(队)示范活动启动
深圳海关改革创新促通关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