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食品安全,共同守护’大学生食品安全传播素养提升计划”启动仪式,收获颇多。上大学以来,明显感觉到看的书没有以前多了,了解身边消息、外界新闻,越来越依赖于手机。这次活动,从嘉宾致辞到学者分享再到大学生辩论交流,我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只有面对面才来得更加淋漓畅快!
活动最先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次活动公益支持方美赞臣营养品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顾磊致辞时讲的一番话。她说,青年学生是社会的新脊梁,对大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教育、科学思考方式的引导尤为重要,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培训,向社会传达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这让我意识到食品安全是需要“共治共享”的,作为青年学生,我有义务与责任。
食品安全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温饱之上,人们对食品方面的关注自然增多。换句话说,人们对吃的东西越来越讲究了。所以一旦有了黑心商家制造出“皮革××”“塑料××”等前科以后,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就提高了警惕,接下来再传出与食品有关的谣言,人们难免被固有印象所左右,因此也就难以对事件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我们大学生更应该为真相发声。“青年学生天然具有新型传媒环境下内容生产和推广的能力。”倘若盲目跟风,被舆论导向所蒙蔽,实是失责。
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大家转发的消息,“××不能吃”“××有毒”等,无外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一般一眼就能看出端倪的消息,我便不予置评;有些常热新闻比如不时爆出的禽流感,我则会去查询多方网络平台,再在群里给大家以简单的科普或是辟谣。
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所谓“新闻”的标题党大肆横行。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一些时候看到自己已然了解到客观情况的新闻,被另外的平台抓住某些不起眼不重要的细节大肆渲染、无限夸张,内心鄙视却又无可奈何。网络空间给的平台越来越大,让很多人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但是一些由个人主观情感主导的狭隘观点,很容易散播在网络平台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比如手机搜索引擎里的“推荐”、比如自媒体平台的“网友评论”。除了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之外,更需要有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客观报道。但有人会说现在一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也会失之偏颇,就像这次大家讨论的食品安全问题,经常会经过“内容不严谨的新闻稿——部分主流媒体转载——谣言四起——权威部门的辟谣”几个阶段。的确,当下社会的整体步伐趋快,公众求热点的心态趋热,媒体的新闻报道也趋急于求成。但是欲速则不达,一则新闻在不断反转的同时,难免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
在此呼吁,媒体任职人员加强个人职业道德操守,对公众加强科学知识普及;一方少误导,一方多免疫;一方深知欲速则不达,一方深知有图不一定有真相;一方不做速成派,一方不做速食派。愿我们都能吃得放心,活得舒心。
(北京语言大学 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