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4日电(实习生 苏琬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如何判定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有了国家标准。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今天对外公布,此举旨在规范两个气象事件判别标准,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此前,该标准已于今年5月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定,正式获批。
“厄尔尼诺/拉尼娜”名称起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小男孩/小女孩”,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高/偏低的著名气候现象。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会对全球很多地区的气候带来影响,特别是太平洋沿岸地区。例如1997~1998年、2014~2016年发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或旱灾,导致多国粮食严重减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损。
尽管国际科学界对于厄尔尼诺/拉尼娜(国际上统一简称为ENSO)事件的总体认识比较一致,但具体的判别标准还存在分歧,包括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时间、结束时间、事件的强度、事件类型等判别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研究员、厄尔尼诺/拉尼娜国家标准制定团队主要负责人任宏利说,今天发布的这个标准主要回答了公众关心的3个问题:如何判定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结束,持续多长时间;关于厄尔尼诺强度到底有多强;厄尔尼诺的类型及类型的变化,该问题对我国的影响尤其突出。
国际上的主要国家,特别是环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直接影响的国家,直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判别标准。
任宏利说,今天发布的国家标准是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定义、持续时间峰值强度以及类型进行综合的判别,可以为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科学研究、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权威、与国际接轨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