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每前进一步 都会看到更美的景色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科技创新大会之后的“成绩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13日   07 版)

    科研俱乐部成立大会

    给巫胜洪教授颁发会员证书

    学院首届科技创新大会 全体院领导与受表彰的教师合影

    胸戴大红花、手捧奖杯和奖状,礼仪小姐举着写有2000元、5000元、10000元的红牌子,获得不同奖项的获奖者一同站在讲台上,接受全校700多名老师和全体学院领导的祝贺。

    这是2016年12月24日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举行的首届科技创新大会隆重而热闹的现场。

    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要不要搞科研、如何搞科研,成为备受业内与社会关注与争议的话题。

    在大会上,时任常信院院长王丹中介绍,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全院累计到账经费6029万元,教师获专利授权总数61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总数23项,在校学生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项;针对“十三五”规划,王丹中还提出学院创建优质高职院校在科研创新上的目标。

    在王丹中看来,目前国家正在建设优质高职院校,而创新和科研是“一流高职”的重要职责和评价指标。

    高职师生搞科研不是孤独者的游戏

    2016年前,在常信院谈论“科研”这个话题可能还是“孤独者的游戏”。项目、专利、成果转化……这些名词听起来似乎与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工作无甚关联,是属于那些学术能力高、科研能力强的“牛人”们思考的内容。

    2016年年底,常信院这场隆重的首届科技创新大会让许多普通老师感受到“科研”不再是年度考核表上的一个项目,不只是院长报告里的一串数字;第一次了解到,为了科研,学院提供了各种政策和帮助,第一次真切意识到台上的科技达人们同时也是一名普通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院首届科技大会上,首次出台了一系列与科研有关的规章制度,如《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院级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

    “这系列举措的出台,就是为实现学院‘十三五’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提供保障,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名校,打造创新促进型优质高职院校。”王丹中说。

    2017年已过半,备受瞩目的“软科研”到底证明了常信院多少“硬实力”?

    立项目、报专利、转化成果、写论文,一个都不少

    日前,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公示,常信院苏影老师《商周金文偏旁谱》课题获规划基金项目立项公示,成为常州市唯一一项高职院校规划基金立项公示项目。据立项公示数据,本年度全国共有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共2842项通过专家评审,其中资助规格最高的规划基金项目仅有20项花落高职院校。

    几乎同一时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揭晓,常信院曹洁萍老师申报的《高晓声年谱》课题成为常州市唯一一项高职院校立项课题。立项公示数据显示,本年度江苏省共有175项课题获立项,高职院校仅有12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历来是本科院校独领风骚,高职院校鲜有染指。常信院两位老师的成功立项可谓是表现抢眼,这既反映了她们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同时也为常信院教师科研闯出了一条路。

    如果说“科研”曾经是常信院的小众话题,那专利一定是常信院科研的短板。据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的5年里,常信院教师发明专利授权仅23件,而仅2016年一年,教师发明专利授权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8件。作为高校科研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的突破大大激励了常信院师生申请国家专利的积极性。2017年上半年,常信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去年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继续大踏步前进,360件的教师专利申请总数已超越去年全年申请总量。技术含量的大幅提高则凸显了常信院专利授权新亮点。

    吴青萍、岳东海、孙飞、杨桂府、李洪达、李小平、刘光新、莫盛秋、许志荣、苏沛群、巢雨苍、刘进球、王军、余建、李学刚、蒋达央、汪涵、季云18位老师获发明专利授权24件,同样超越去年全年总和。其中,苏沛群老师一人拿下3件发明专利授权更是彰显了个人不俗的实力。

    专利转让同样也有可喜的成绩。常信院教师仅完成专利权转让6件,2017年刚过半,专利权转让已达6件。其中,谭文胜老师一人即完成专利权转让3件,可谓这份出色成绩单上的“半壁江山”。在数量创新高的同时,4.2万元的专利权转让最高单价也刷新了常信院历史。

    在教师专利申请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今年上半年学生专利授权已经突破100件,其中专利发明专利申请2件实现了零的突破则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

    为了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高校,近年来不断推出各种政策意在打通科技到经济的最重要一环。横向项目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直观衡量指标之一。

    2017年上半年,常信院新签横向项目合同项目45项,3倍于去年同期;新签合同总额911.14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2.3倍;横向项目实际到账资金429.24万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6倍。在这大幅增长的背后,巫胜洪、孙传庆、朱江和楼桦4位老师新签合同功不可没。

    高水平学术论文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上半年常信院教师仍然有一批在“三大检索论文”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榜上有名,其中彭国强老师的论文获《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谭文胜老师连续在SCI一区和二区发表高水平论文,进一步反映出常信院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和新成就。

    高职搞科研 制度是保证

    科研需要制度作保障。在去年常信院首届科技大会上,学院首次出台了一系列与科研有关的规章制度。

    修订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量核定及量化积分办法》,大幅度提高“项目工作量分值认定标准”及“成果工作量分值认定标准”,尤其是对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指导学生专利”方面的工作量认定标准。同时出台的还有《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院级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5个文件。

    《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院级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明确了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及人文社科院级科研课题的管理办法。通过系列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改革,实现了将管理重心下移,下放科研项目报销自主权,消除广大教师课题经费报销“烦”的顾虑。

    《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则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常信院学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一发明人申请获得的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成果,按照类别可以分获0.5~3个学分、200~15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实行学院统一领导、二级学院(部)和各职能部门管理下的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财务部门集中核算、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学院科技处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学院财务处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按照合同和财经法规使用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学院审计处对科研项目合同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承担监管、审计责任;学院监察处负责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学院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负责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科研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设备管理,以及科研活动形成的资产管理工作。

    这些制度文件连同科技处工作职责、科研成果统计分类、科技处事务办理流程等内容一起,都详细地列入了常信院《科技工作指南》这本小小的“教师科研秘笈”中,全院教师人手一本,让全院从事科技工作的广大师生和科技管理人员全面了解科研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学院科研工作持续发展。

    2016年学院投入500多万元,用于科研配套和科研奖励。同年学院推出年度科研达人评选活动,并成立了科研俱乐部,定期组织俱乐部成员开展科研活动,大大提升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为发挥学术导师“传、帮、带”作用,加强学院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实现青年教师骨干人才和学生杰出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开展了培育建设项目团队工作。按照《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1+1”协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今年学院评出了6个“1+1+1”协同培育工程建设项目团队。所谓“1+1+1”是指“1名学术导师+1名青年骨干教师+1个学生团队”,为青年骨干教师、学生团队配备了有经验、有实力的导师,既为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又为学院杰出人才培养工程搭建了载体。谭文胜、陆海空等一批学术导师与李洪达、涂琴等一批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建成项目团队,从发表SCI、EI检索论文到科研到帐经费、团队师生授权发明专利、青年骨干教师获得立项省部级自然科学课题等9个方面立出“军令状”,限期三年完成。

    “一系列制度出来后,学院的师生可以根据制度,很明确地找到科研经费如何申请、怎么报销、学院有何具体明确的奖励。”学院科技处处长钱中平介绍,这一系列制度使得师生科研有了积极性。学院科技处通过面向全体老师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解读的讲座, 从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大方面对学院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具体从项目类型、预算调整、仪器设备费使用的相同点和课题管理制、预算依据、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的不同点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得教师们对学院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起教师们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和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目前,学院师生兴起了一股搞科研的热潮,而这是学院领导关于学院‘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陈刚说,当然,做科研很累,教学之外兼顾科研委实有些力不从心,日常行政事务之外还要提升科研能力力有不逮。

    在陈刚看来,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困难,但做科研就像在爬坡。他鼓励学院师生说:“做科研如走上坡路时,即便沿途没有荆棘阻拦,人也会口喘粗气,流汗缺水,身体疲乏,但身体再累精神都是愉悦的。随着人越走越高,视野也越来越宽广,每前进一步,都会看到更美的景色,做科研也一样。当你感到疲惫、倦怠、想放弃时,记得鼓励自己一句:坚持住,因为你正走上坡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7月13日 07 版

67.4%受访者选专业最看重就业前景
你被医疗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每前进一步 都会看到更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