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7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我们驻守在昔日战场

“真的打起仗来,我们还能像前辈一样视死如归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通讯员 李怀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18日   05 版)
扫一扫看H5

    扫一扫看视频

    实兵对抗演练。图片由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提供

    车辆编队训练。图片由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提供

    实爆作业训练。图片由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提供

    参观淮海纪念塔。图片由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提供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队是要打仗的。”习主席指出,“军人的主要担当就是要能打仗、打胜仗。”回顾人民解放军90年的辉煌历程,就是一部光辉灿烂、可歌可泣的革命史和奋斗史,更是一部南征北战、敢打必胜的战争史和胜利史。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速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现阶段,我国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的战争可能性不大,但因外部因素引发武装冲突甚至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忘战必危,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八一”前夕,我们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平型关、珍宝岛、法卡山等昔日战争发生地,寻访战场遗迹,探访驻守在那里的部队,讲述官兵们“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强军故事。今天,刊发第四篇——

-------------------------------------------

    沿着乡间小路寻去,终于找到了黄百韬指挥部旧址。

    推开老旧的木门,几个小孩正蹲在院子里玩过家家,大娘们聚在树荫里聊着天,房前屋后堆满大蒜。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大蒜。午后,这个解放战争时期曾经被用作国民党黄百韬兵团指挥部的民宅里弥漫着闲适的生活气息。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场之一。

    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武装侦察连就参加过当年攻陷碾庄圩的血战。如今,他们驻守在距离这里不远的江苏省徐州市。连史上的记录让排长陆巍印象深刻:“当时我们连186人,最后打得只剩下3个人。”

    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故事一茬一茬传下来,一直激励着后来者, “这种‘不怕牺牲,绝不放弃’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陆巍说,“现在也一样,就算我们打得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我们进攻方一个班一个班地‘牺牲’,但没有人放弃”

    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战斗要图上,碾庄是多支象征兵力进攻方向的箭头的汇聚点。1948年,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打响,国民党黄百韬兵团被中央设定为首歼目标。

    这段战史是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历史的一部分,该旅一直在收集整理旅队和这段历史有关的素材。旅里官兵多次参观过淮海战役纪念馆,不过黄百韬指挥部这个地方他们还没来过。

    “大娘,听说咱们还留着黄百韬当年用过的电台?”记者问。

    “在里面。”一个农妇指了指一间堆满大蒜的老旧堂屋。

    老屋虽然有些破败,但瓦片上的雕花还隐约可见,老式实木桌子上摆着电台、耳麦等物件,墙上还挂着一幅简易作战地图。

    陆巍虽然没有到过这里,但他对碾庄圩的战斗故事太熟悉了。他不止一次去过淮海战役纪念馆,“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挺新鲜,后来就开始思考了。”看着纪念馆里的战争场景复原图,陆巍感叹,“实战确实挺残酷的!”

    淮海战役纪念馆内悬挂的战斗要图显示,淮海战役打响后,原解放军华野第6纵队、第13纵队、第4纵队、第8纵队和第9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于1948年11月9日至22日从西、北、东、南四个方向对黄百韬兵团进行围歼。而第71集团军某旅武装侦察连的前身就是华野第6纵队十七师五十一团一连。

    旅史记载,当时几路纵队奋勇攻击,终于逼近黄百韬兵团指挥所,巷战随即展开。黄百韬兵团虽然节节败退,但仍旧拼死抵抗,企图以巷战为依托展开反击。一连在进入碾庄镇街道时,遭遇数百名向外突围的敌人。

    急于突围的敌人潮水般涌来,一连官兵毫不畏惧,子弹打完了就用地雷炸,弹药没了就拆下墙上的砖头,一块块砸向敌人。还有两名战士抱着仅剩的几颗手榴弹扑上去,与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激烈战斗,一连186名官兵只剩下7人,遭遇战结束后,这7人又投入新的战斗。攻克碾庄的战斗临近结束时,一连全连仅剩3人。连长身负重伤,被幸存的两名战士硬抬下战场,3人荣立了特等功。

    陆巍经常会想起当年的碾庄圩战斗,“老前辈打下来的荣誉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了我们的精神动力。“他说。

    2014年,陆巍和战友参加了一场由电子对抗系统主导的模拟城市作战实兵演习。“打法有点像真人CS,但易守难攻”。

    “我们进攻方一个班一个班地‘牺牲’,但没有人放弃!”陆巍说起这个故事像讲当年的淮海战役一样激动,“有一个小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平时一步就能跨过去的距离,他趴在地上挪了半个小时……”

    在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官兵看来,先辈的赫赫战功使旅队成为一支威名远扬的英雄部队,但他们不能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而要“再立新功”。

    此前,该旅武装侦察连赴皖东某山区参加一次实兵对抗演习。连队9名侦察兵深入蓝军腹地,经过斗智斗勇,一举端掉蓝军营指挥所,“歼毁”蓝军火炮3门。

    庆功会上,连队原指导员姜森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承载着光荣的基因,身体里流淌着荣誉的血液,连队的每一名官兵,都要为荣誉而生、为荣誉奋战到底!”

    “老前辈们流血牺牲都不怕,咱们这点困难算什么”

    第71集团军某旅的威名是打出来的。旅史记载,1948年10月该旅前身奉命扩建于济南,称为华野特纵坦克大队,隶属于特种兵纵队,刚成立一年就参加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该旅前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战车师,而后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回国后历经数次整编,又于1979年开往边境作战。

    南征北战中,这支队伍从最初的93人壮大至今日的数千人,装备由缴获的品种繁杂的“万国造”,到苏联老大哥的援助坦克,再到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坦克,装备历经多次升级换代。

    装备的更新令官兵们高兴,但也给大家带来了挑战。孟军鹏是该旅某防空兵营的一名高炮技师,入伍16年来,他先后经历3次改革、6次岗位调整,但他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干得很出色。

    2011年,孟军鹏调整转隶来到第71集团军某旅,一下子不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专业从驾驶员改为连指挥车车长,由于不懂新专业,工作老出岔子。班长批评他:“一点小事都办不好,工作标准都没有,真丢我们单位的脸!”孟军鹏有些无地自容。

    “我不知道怎么融入这个新环境、新集体。”他和指导员谈心时说。“老前辈们流血牺牲都不怕,咱们这点困难算什么!”指导员拿前人的例子激励他。

    孟军鹏和战友去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回来后他说:“别人都行,为什么我不行,我就是不服输……淮海战役当年也是以少胜多嘛。”

    他迅速调整心态,找来相关教材,从基础理论学起,遇到疑难问题就虚心请教,装备操作说明书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并写下1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经过刻苦钻研,在第二年新兵下连之前,孟军鹏不但精通了连指挥车的性能构造和基本操作,还总结出了连指挥车目标指示雷达操作要领“十步法”。

    2012年下半年,他带领乘组圆满完成了实兵对抗演习任务。因为先后精通6类新型装备的7个专业,孟军鹏还被称为装备保障战线的“技术大拿”。

    2015年年底,营里又列装了新式装备,旅首长要求尽快形成战斗力。两个月后,旅里组织全员全装战备拉动,旅首长询问孟军鹏新装备的战技术性能时,他对答如流。

    孟军鹏还积极向相关厂家和科研院所请教,认真学习不同雷达的区别、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整天铆在蒸笼一样的车厢里。经过长时间积累摸索,终于总结出一套雷达操作实战流程。在2016年10月上旬举行的考核中,孟军鹏和战友在指挥车与新雷达的配合测试中创下了骄人战绩,受到各级首长的肯定。

    2016年,东部战区陆军组织建制营抽考,孟军鹏所在的某防空营被抽中。“武装5公里卡最后一名的成绩。”孟军鹏当时是营士官长,他发现有3名炊事员跑得很吃力:“我就把他们3个的枪都背过来了。”孟军鹏一个人背着4支枪,擦着及格线通过终点,成为全营最后一名。

    这几年,部队练兵备战谋打赢的氛围更加浓厚,孟军鹏开始很自然地把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听来的故事联系到自己身上:“比如当年有个‘十人桥’,为了让其他战士通过,有10个人站在冰冷的水里,用自己的身体架起了一座桥。要是现在真的打起仗来,我们还能像前辈一样视死如归吗?”

    这个疑问,其实孟军鹏在那次武装5公里考核中已经找到答案。

    “你替别人扛枪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万一自己不及格怎么办?”记者问。孟军鹏说:“如果我真的及格不了,但能换来他们3个都及格,也值!”

    这何尝不是一种在训练场上的“视死如归”。

    “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又被称为“王杰部队”——王杰是该旅的一名战士,1965年7月,部队官兵为民兵教授实爆课,因拉火管失灵,意外引燃了炸药包。离炸药包最近的班长王杰为保护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毅然扑到炸药包上,被炸得粉身碎骨。

    王杰生前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句话成为该旅全体官兵的座右铭。“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这首歌该旅的官兵都会唱。

    大无畏的血液在第71集团军某旅一代代官兵的血脉里流淌着。有一年,该旅组织共同课目抽考,战士刘蛟不慎扭伤脚脖子,脚肿得连穿鞋都困难。但考核中,他还是一瘸一拐地走进战术基础考场,大家都劝他放弃,刘蛟态度坚决:“为了集体的荣誉,爬也要爬到终点!”最后,刘蛟硬是忍着疼痛以优秀成绩完成了考核。

    梁廷先是该旅一名有线兵。他的职责是为部队提供有线通讯保障。训练中,他不仅要背负沉重的络车攀高架、翻高墙、越战壕、过独木桥,还要把牙齿都用到打仗上——在攀登固定课目训练中,登高固定线条时,因左手抱杆固定身体,打扣时需要用嘴代替左手作业。

    牙齿对有线兵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武器”,但梁廷先的一颗门牙却“因公殉职”了。在一次比武中,他左手抱着电线杆,用牙齿咬住被复线与右手配合缠绕固定。就在他完成固定将线抛向空中时,突然感到牙床一阵剧痛。跳下杆后才发现,由于抛线时被复线卡在门牙缝里,一颗门牙被线圈硬生生拽了下来,鲜血直流。

    现在他一笑嘴里就有一个“黑窟窿”,但梁廷先一点不后悔,“当兵就不要怕流血。”他坚定地说。

    参观完淮海战役纪念馆,排长陆巍开始渐渐明白“血性”的意义。那些令他震撼不已的战场复原场景一下子把战争与个人的距离拉近了,一种无形的紧迫感促使他开始思考: “我该掌握什么本领?” “此刻就要上战场,我能打赢吗?”

    旅里的几名女兵也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正在进行的改革中,她们的工作内容从坐在屋子里“接电话”,变成了在操场上背着线圈桶像男兵一样爬上爬下架设电线。

    “我们从话务员变成了战斗员。” 女兵沈雨婷解释说。

    她们虽然看上去文弱,但骨子里充满斗志。训练中,无论是体能还是专业,她们都用和男兵一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跑武装5公里、爬杆、架线,大家都不甘落后。

    “穿着军装就意味着肩负使命和责任,就必须练好本领。”沈雨婷说,“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当然热爱和平,但能战,方能止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通讯员 李怀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18日 05 版)

“真的打起仗来,我们还能像前辈一样视死如归吗”
“错过这个任务,我会后悔一辈子”
基层政治教育要有“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