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7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青诉

正向我们走来的是“相亲老油条”方阵

实习生 罗屹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21日   08 版)

    7月13日,北京中山公园,一名网络女主播(中)和其经纪人(中右)在直播相亲角。如今很多网络主播都紧追热点事件的第一现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迪/摄

    通过相亲,34岁的劳西在微信通讯录里积攒了2000多名女性朋友,他声称其中见过面的占了一半。

    但在过去7年里,他始终孑然一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第一次见到劳西,是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团委组织的相亲活动上。主办方邀请了18对男女参加活动,但活动举办地、一家小小的奶茶店却塞下了近60人。年轻男女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玩起破冰游戏时,靠窗的位置慢慢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子,他们没有点单,只是静静地在一旁观察、等待着。

    劳西是“场外观众”中的一员。当天他是与朋友关云一块去的。主办方一位工作人员压低声音介绍:“这些人都是‘老油条’了,以前参加过好多次我们的相亲活动,总是不成功,我们总得把机会让给别的可能成功的人吧!”

    中午时分,活动结束,男女嘉宾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这时聚集在门口的“场外观众”齐刷刷地站起身来,堵在门口,娴熟地跟事先物色好的女嘉宾们搭讪、要电话号码、加微信。几分钟时间,劳西和关云便成功地要到了4个号码。

    劳西是南宁人,从事程序员工作,在一家国企上班。为了找个合适的结婚对象,从2010年起,他流连于南宁市内大小相亲活动,7年来参加过上百场,平均一个月至少5场。

    从一开始的抗拒,到逐渐熟悉套路;从屡战屡败,到把相亲当做业余生活的一种方式,劳西和他的朋友们见惯了相亲“市场”的起伏。

    从“单打独斗”变成“组队出征”

    常年流连于各种相亲场合,劳西没能成功找着对象,倒是和一些常客逐渐成了朋友。他们从“单打独斗”渐渐变成“组队出征”。

    在一个十几人的微信群里,他们互称“战友”,几个活跃者常常在群里共享各类相亲活动信息。每个月,大家还会约出来聚餐,交流近日的相亲经历,总结“工作”,传授经验。

    6月的一个周末,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参加了这群人的一次聚会。在餐桌上,劳西这样介绍他的朋友:“这是我的战友关云,这是带我出道的导师黄大哥。”

    关云也从事IT相关工作,头发稍长,常年穿一身红色涤纶休闲装;黄大哥身材较为矮小,复古黄色西装外套,话不多,一坐下就把鞋脱掉,脚搭在桌底,靠着椅背一个人玩手机。

    和有些晚熟的劳西相比,关云算得上久经沙场了。从中学开始,他的身边就从来不缺女朋友,可到了适婚年龄,他却找不到愿意嫁给他的人了。

    2012年,关云参加一家网站组织的相亲活动,在南宁江南区的一个小区广场上,上百号男女挤在现场,他当场要了10多个电话号码。也是在那次活动中,关云认识了劳西。

    听说有朋友封他为“情场浪子”,关云摆摆手,“千万别说我经验多,我是被拒绝的经验多。要到几十个号码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收获失望和难过。”

    “我觉得这么多年都没成功是因为自己硬件太差,没有钱,一个月赚两三千(元),很多相亲对象委婉打听到我的收入后,便发信息说,觉得性格不合适,还是当朋友吧。”关云说,尽管年纪越大对象越不好找,但他并没有打算降低标准,因为在他看来,即使标准降低也没有用,人家一样会挑剔他的收入和长相。

    从前,关云习惯单打独斗,自从找到“组织”之后,他们开始组队作战。一来可以互相帮忙参考,交流相亲活动中对某个女生的看法,二来有朋友陪着聊天,当“场外观众”时就不至于太过无聊。

    “身边的同学都结婚生子了,聚会的时候他们都在聊老婆孩子,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觉得又羡慕又寂寞。和‘战友’在一起,大家很放松,而且共同语言比较多。”关云坦言,因为找不到对象,他连社交圈子都变了。而在相亲“战斗”群里混久了,大家的心态也开始发生改变,从一开始的“走心”到逐渐开始“走量”。

    最疯狂的时候,关云一天见过三个相亲对象,早上9点、下午3点、晚上8点各一个。他马不停蹄地赶场,还要小心保密,防止女方知道。他坦陈那天其实挺崩溃的,面对不同的人,说三遍一样的话,毕竟惯用套路和台词都差不多,都是在互相客套。“没办法,我要节约时间,争取效率最大化。”

    关云认为,现在的“剩男”和“剩女”都是在下棋,都在等着对方下错棋,降低标准来将就自己。“说不定哪天有人挑累了,眼一瞎就和我将就了呢。”说完,他哈哈大笑。

    “拒绝别人和被人拒绝的比例是1∶99”

    劳西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参加的社团都是游戏类,毕业后进入IT部门工作,身边的女性“资源”一直少得可怜。2010年,28岁的他开始人生的第一次相亲,用他的话说是正式“出道”。为此,他还特意翻出了许久没穿的白衬衫、黑西裤,像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没想到,第一次相亲他连女方的样子都没见到。在约见的地点,迎接他的是女方的父母,原来要过了家长关才能见到正主儿。那次会面,女方家长觉得劳西身高1.75米,又在国企工作,条件不错,但他无法接受这种“奇葩”的相亲方式,落荒而逃。

    不愉快的第一次相亲给劳西留下了心里阴影,他开始有点抗拒相亲。不知不觉,他很快就跨过了30岁大关。妈妈开始急了,这位从小到大一直警告儿子“不许早恋,认真读书”的严厉母亲,开始满世界地帮儿子张罗相亲。

    见了几次妈妈帮他物色的对象后,劳西开始严重怀疑起她的审美。“我是看眼缘的,可我妈觉得人好有正式工作就行。”劳西说,他也知道娶媳妇要找个贤惠的,可相亲的第一面如果看不顺眼,他连聊天的词儿都找不着。

    更为难的是,妈妈给介绍的对象,即使他不满意也不能爽快地一拍两散。回到家,要是敢说不称心,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敷衍几句吧,妈妈又会追着他问,你们最近谈得怎么样,有没有一起出去吃饭约会?

    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后劳西都要深呼吸几下才敢踏入家门。为了摆脱妈妈的穷追猛打,他只好承诺:“您老别再费心了,我一定会自己找到对象的!”

    这个“理工男”开始利用自己的专长探索新路:在婚恋交友网站上,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获知女方的长相、爱好、性格、职业等基本资料,不用外出跑腿,省去客套寒暄,多省事呀!劳西高兴坏了,一口气在几十个交友网站注册,会员费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总花费超过千元。

    几年下来,他约会过律师、医生、教师、护士、司机、清洁工,还试过各种各样的约会地点,餐厅、咖啡厅、公园、车站、宿舍……

    “约会的套路我都背熟了,反正就是约出来吃喝玩乐呗,怎么做才能让对方开心,什么阶段送什么类型的礼物,相关技巧总结出来都可以出本书了。”劳西说,要成功约到一个女生,首先要主动出击,进行自我介绍以示诚意;成功要到微信号后,要浏览女生的朋友圈,了解其为人、性格和喜好,这样才能在后续谈话中事半功倍;约见之前要进行铺垫,先问对方一般节假日喜欢干什么、去哪里,得到回应后要说“好巧”“我也喜欢”,接着再约见。一系列的套路下来,六到七成的女孩都不会拒绝。

    但让他费解的是,很多人明明第一次约会时相处得很好,可之后再约时,会找各种借口推辞,比如工作太忙、有约了,还有人干脆说“还是当朋友吧”,“你是个好人,祝福你早日找到合适的她”。

    刚加入相亲大军时,劳西对自己挺有信心的,他觉得自己在国企工作,又是本地户口,家里还有房,都是“优势”。但相亲这么多年都没修成正果,他越来越自卑。有时他也在想,是不是得朝着“韩国欧巴”的风格去饬自己,但最终他放弃了,“每个人的气质风格都不一样,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征战”多年,除了最开始几次穿了正装之外,他从不刻意打扮,身上的休闲装一穿就是7年。

    “现在女的都太挑了,你跟她们谈爱情,她们说经济基础更重要。你跟她们摆条件、讲现实,她们又说想嫁给爱情。”相亲了这么多年,劳西总结,他拒绝别人和被人拒绝的比例是1∶99。

    但劳西表示也挺理解女方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我也老大不小了,一个月工资也就四五千(元),但总希望找个年轻漂亮的老婆,男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年轻的,估计我50多岁时也依旧会喜欢二十几岁的。”

    认识异性的手段太多,大家都互为“备胎”

    让劳西纳闷的是,父母那一代,交际圈很小,也是靠相亲认识对象,见了三四面就能结婚,而且大部分人还过得挺好,离婚率也并不高。可如今,他很轻易就能认识许多女孩,怎么老是相亲失败呢?

    “现在社交软件多了,选择也多了,竞争也更激烈了,你看我约见过那么多女生,最终还不是都没成?不过是数字的积累而已。”

    通过交往,劳西发现现在的女孩都爱找“备胎”。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女孩,身边至少有二十个男子在追。遇到条件还可以的男性主动示好,她也不拒绝聊天见面,但两人的关系要更进一步就很难了。

    2013年,劳西在一次相亲活动中遇到了一个女孩,正是他喜欢的类型。他热情满满地把女孩连着约出来五六次,本以为胜利在望,哪承想,女孩转眼就找了个在外企工作的帅哥。

    “这简直是道德的倒退。”劳西忍不住“吐槽”起来。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叹了口气说,其实他也有“备胎”,见面后感觉各方面条件还行,但也没那么喜欢,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便存在通讯录里以待今后激活。“有时候我感觉,资源多和没有资源是一样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个需要全力以赴,哪个才是对的方向。”他说。

    还有8个月,劳西就要满35岁了。在他看来,35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他豪气冲天地放话:“今年豁出命来我也要找到一个对象!”

    身边的朋友为他支招,说他这样的情况只有4种选择:一是继续等;二是突然爆发,赚个几百万元,迎娶“白富美”;三是不结婚,做个不婚主义者;四是降低标准,将就着在“备胎”里选一个算了。劳西听了,觉得只有第四个选项比较靠谱。

    “你真的会因为快满35岁了,说服自己将就一下吗?”

    “会吧……”劳西迟疑了一下,随即又乐观地表示:“不是还有8个月嘛,说不定明天我就能找到一个愿意将就我的女人呢。”

    一边说,他一边打开手机,填写两天后一场相亲活动的报名资料。

    (为保护受访人隐私,劳西、关云为化名)

实习生 罗屹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7月21日 08 版

别把相亲妖魔化
我还没有毕业父母就催相亲
正向我们走来的是“相亲老油条”方阵
北京仲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