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居住在重庆市渝中区康祥花园90岁的周婆婆在外散步时,发现新影村社区门口有一群打着“技能进社区“横幅的年轻人正在免费为市民理发,她高兴地坐了上去。理完发以后,她照了照镜子,赞不绝口:“很不错,满意!很满意!”
她没有料到,为她提供服务的小伙儿彭睿尽管才18岁,却已经是业界名头响亮的人物。他2014年进入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美发,在校期间,获得了第40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女式剪吹组第五名、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美发项目第四名、重庆市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学生组一等奖等诸多荣誉。他还入围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名单,只是遗憾地未能获得最后的参赛资格。
彭睿这个夏天刚从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即将进入大名鼎鼎的“何先泽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这是全国美发行业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出资,定位于带动美发行业发展,同时培养高技能人才。
和彭睿一样,活跃在城乡的技能青年们都感觉自己走上了一个更为广袤的舞台,在展示技能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技能包”。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付出让市民认识到了技能的力量。
石油路街道某小区的残疾人曾某跃(化名)是低保户,独自一人生活,他不敢相信,这一天,何先泽会亲自为他理发。
何是中国美发界的传奇人物,曾经做过邮递员,后来“北漂”,回重庆后,留下了“顾客专门乘飞机来做头发,或者买好机票请去理发”的传说。而今,何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首届十大金牌工人”、“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十大杰出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何先泽为自己剪完最后一剪后,曾某跃对着镜子,咧开嘴笑了起来。显然,对于这名生活在困境中的残疾人来说,内心依然向往着一个美的发型、一份美的生活。
7月15日是“世界青年技能日”。重庆各行各业的技能人才将超高技能带入社区、农村和家庭,让市民感受到技能的魅力。
他们成了榜样。从某个角度看,“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动不仅仅是这些技能青年向社会交出的“成绩单”,更是向更多有志青年写下的一份投身技能创造的“邀请函”。尤其在农村地区,人们争相了解如何才能成为技术工人,如何才能掌握这一手绝活。
“你们真的不收学费吗?”“多大岁数的孩子可以报名呢?”在丰都县虎威镇公共服务中心,重庆市青年技能日暨“技能进农村”活动现场,前来咨询的乡亲络绎不绝。
“是的,我们属于公办技校,每年每名学生免收学费2000元,对建卡贫困家庭学生,还将另外资助生活费。3年下来学费加生活费补助能达到1万多元。”来自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着学费和资助政策。
虎威镇荷花村六组村民刘大姐家庭条件不太好,儿子正读初二,却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一家人正为将来发愁。她得知这些政策后,笑开了花,“这下好了,我晓得学手艺也有好前途了。我们以后就送他去学技术,也好找工作。”
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社会基层的“青年技能日”的活动,让“技术改变生活”的观念如春雨细无声地浸润到城乡市民的心中。
虎威镇鸣羊村的建卡贫困户李某芳对“技术改变生活”有着直观的感受。她身体不好,没法干重活,又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导致家庭贫困,后来通过技能培训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住上了新楼房。
如今,她22岁的大女儿在一家职业学校毕业后在重庆主城区上班,李某芳自己在参加技能培训后,也接了一些电子元器件的计件工作在家里做。“日子越来越好了。”她笑眯眯地说。
“青年技能日”活动是一个缩影,浓缩了大众对技能人才认知的转轨。过去,人们总认为体力劳动者低人一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今,人们对技能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清晰。
对于技术工人来说,“工匠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技术工作,精雕细琢,并且保持专业、专注。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正在形成。
高技能人才的风起云涌是这个“转轨”的生动注脚。事实上,技能成才的浪潮正风生水起,并非重庆独有,其他省市同样积极投身这场变革之中。
这是一份诚恳的邀请函,让技能成才的梦想在无数青年心中发芽。7月15日,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的“青年技能日”活动,则是催生这颗“幼芽”茁壮成长的那一缕“春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