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8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为创业插上“云”翅膀

共青团徐州市委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纪实

赵媛 曲美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1日   T04 版)

    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项目签约仪式上,有19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项目与徐州多家孵化器签约。

    实训营营员参加开营仪式。

    “我为创业狂”——实训营营员参加破冰之旅。

    实训营营员走进徐州科创企业。

    “彭城论剑”——实训营营员参加小组路演PK。

    实训营营员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敬献鲜花。

    实训营营员参加“重温入团誓词·传承淮海战役精神”活动。苏彦蓓/摄

    实训营营员在参观过程中自拍留念。苏彦蓓/摄

    营员们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联欢会上合影。黄昊/摄

    每个周二晚上,共青团徐州市委创办的蜂巢青创咖啡馆里,一群素不相识的创业人会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共赴一场互联网+创业的思想盛宴。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场头脑风暴,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金点子……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旗帜点燃了一代青年人实现自我梦想的激情,也成为新时期共青团服务青年群体的重要目标。

    去年以来,共青团徐州市委巧借互联网思维中的融合思维、用户思维、迭代思维、平台思维这“四把钥匙”,撬动青创资源,服务青创群体,实现青创引领,完善青创生态,为数万创业青年插上腾飞的“云”翅膀,助力徐州创业企业笑傲江湖。

    融合资源,让创业者不孤单

    每周,蒋龙忠都会到蜂巢众创空间去走一走,坐一坐,和创业者聊聊天。这里每天都聚集着一批热情洋溢的年轻人,他们因共同的梦想而相遇,很多人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蒋龙忠是一名企业家、天使投资人,也是这里的创业导师。共青团徐州市委创建的蜂巢众创空间,把“喝着咖啡聊创业”的新模式引入了徐州,将共青团的职能触角向“双创”战场一路延伸,引导市青商会、青年联合会积极参与众筹,吸引社会各界聚焦青年创新创业,为创业者提供丰富的融合资源。

    截至目前,蜂巢已携手人民银行徐州支行联合33家银行成立了“创客”金融联盟,与全市4所科研院校、7家创业园区签订共建科研平台协议,与7家市级空间成立空间联盟,通过虚功实做、敢为人先的开放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跨界效应”,直接服务创业青年2.8万人次。

    “共青团工作资源有限,但青年创新创业的资源需求相对来说是无限的。”共青团徐州市委书记陈婕介绍说,“针对资源和需求两头在外的特点,我们跳出‘就团而论团’的工作模式,打破‘团属即专属’的思想束缚,运用互联网的融合思维,在‘跨界’和‘连接’中巧借党政和社会资源,推动青年创新创业。”

    借助部门、企业、社会的外界资源,共青团徐州市委催生出“新蜂合伙人计划”,在实践中实现“团找青年”向“青年找团”转变。在助推项目预孵化过程中,共青团徐州市委通过组织“新蜂会”——创业者俱乐部,建立“蜂创投”——新蜂投资人俱乐部,组建“蜂导师”——新蜂创业导师俱乐部,成立“蜂学院”——新蜂创业者培训班,为创业青年提供活动策划、创业基金、“外脑”资源、创业资源、创业培训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持。

    创业青年李辉是蜂巢众创空间的第一批创业者。当年只有三四个人的“乐洗”项目团队如今已经拥有了1500平方米的中央干洗工厂和4000多“铁粉”,O2O服务模式迅速席卷徐州市场。“我们在这里享受到了团市委的创业一条龙服务,对于刚创业还有些茫然的青年来说,这里的资源和信息仿佛打通了我们的‘任督二脉’,带我们迅速走上正轨。”李辉感激地说。

    精准服务,让创业者有盼头

    大鹏展翅,需好风助力。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共青团徐州市委一直以用户思维进行换位思考、精准提供定制服务为落脚点,陈婕将其总结为“走访沟通抓住痛点,分类帮扶直击痛点”。

    青年创业往往面临融资困难、场地有限、人才稀缺等诸多问题,哪些才是青年创业最主要的“痛点”?对此,共青团徐州市委运用微信平台面向数万青年粉丝发布调查问卷,发起网络投票、互动话题等,获得了青年创业广而准的第一手数据。在线下,共青团徐州市委开展团干部“走听转办”活动、落实“1+100”团干部常态化联系青年工作制度,组织全市各级团干部走进园区、高校、社区等地走访摸排创业青年,形成调研报告,听到青年的真声音,掌握青年的真需求。同时,定期召开各类创业青年座谈会,架起政青对话桥梁,将决策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与创业青年共享。

    找到痛点后,关键是如何分类帮扶直击“痛点”。

    对于不同创业群体的不同需求,共青团徐州市委展开了不同的“帮扶”行动——

    针对初创青年对创业活动聚合的需要,重点打造了蜂巢青创咖啡馆,通过开展项目路演、创业沙龙,集聚创业伙伴、投资人、媒体和青年企业家,将咖啡馆打造成青年创新创业思想的“集中营”和信息“枢纽”;

    针对青年对综合创业生态的需要,设计了蜂巢创业桌面区,为创业青年提供工商注册、财务管理等公益政策服务,提供法律咨询、专利申请、技术转让、项目申报、云服务等技术服务;

    针对创业青年对资源要素的需求和经验不足现状,设计了蜂巢创业实践区,在街区摆放经过改装的集装箱,以零租金创业的方式支持青年创客入驻集装箱……

    徐州纽带信息的85后CEO许先俊,创业过程中饱受融资难之苦,其项目在蜂巢咖啡馆举办的项目路演中脱颖而出,获得300余万元投资,迅速成长为掌握淮海经济区高端甜品供应渠道的“甜品大王”。

    创新求破,带创业者领跑时代

    一花独放不是春。如何发挥共青团的引领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小众到大众、一个到万个的转变?以新破旧、以快致胜的迭代思维给了共青团徐州市委新的启示:在互联网时代,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

    2015年8月28日,风靡全球的“创业沙拉”活动来到徐州。从28日19时开始,到30日23时,短短52个小时内, 18个新鲜创意横空出世,18个团队就地组合,从这里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

    团市委青农部部长李扬介绍,这是“创业沙拉”第一次在地市级城市举办活动,这次比赛共吸引了国内外的120余名创业青年汇聚徐州,围绕徐州产业主体,进行重点环节和链条上的项目设计和创意开发,培育扶持能够在工业迭代中发挥作用的一些灵活、多样的创业项目,最终“乐洗”等一批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掀起一股“创业风暴”。

    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活动在徐州举行,吸引300名来自全国的大学生创业精英来徐创新、创业、创青春,院士创业大讲堂、创业大咖论坛、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创业者搭建起创投、风投与天使汇聚的投融资平台和科技、人才、项目集聚的创新平台,为徐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汇聚创业英才、汇集创新要素提供了强大的“能量场”。

    今年以来,共青团徐州市委围绕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平台,构建起培训、平台、园区、工作体系四位一体的“E创宝3.0”服务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设市县乡村四级“E创空间”站点500多个,有效提供创业咨询、供需对接、电商技术等服务; 33家银行成立的“‘创客’金融联盟”孵化支持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创新产品200余个;建成致富带头人人才库7个,凝聚农村青年创业人才677个,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基地10个,服务电商青年约2.2万人,带动青年就业约7万人。

    互通共融,为创业者搭好台

    打造互通互动的生态圈,是平台战略的核心之处,也是让青创项目生命旺盛、蓬勃生长的关键所在。共青团徐州市委不断探索“大生态”和“小生态”双圈融合模式,为创业青年提供多元化立体服务。

    “大家好,我是铜山区大许镇大吴村党支部书记单云飞,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几名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徐州小菇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4月1日,在共青团徐州市委联合市商务局、人保局、农工办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徐州青年电商创业大赛上,单云飞的项目获得了一等奖。除了E创宝的支持,其团队还将优先获得团市委联合江苏银行发布的电商青年贷款产品,彼时,团市委刚刚和人民银行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该团队也将获得双方在项目引进、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共同支持。

    近年来,共青团徐州市委始终坚持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坚持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丰富创业服务“小生态”。他们精心编制《徐州市青年创业导航》,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快速查询创业信息的有效途径;培养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及时解决企业青年在融资、市场选择、实际运作等方面的需求;完善丰富创客文化,通过“青年双创之星”评选、事迹分享、座谈交流等形式,以榜样的力量激发青年创业“内生动力”;集聚创业团队资源,以平台取代中介,依托网络社群的独特优势,为创业青年搭建起“鹊桥”,帮助众多“孤独”的创业者通过蜂巢的“共享办公”实现“喜结良缘”、找到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

    在创业服务“大生态”领域,团徐州市委不断完善“能力培养——孵化培育——金融支持——跟踪服务”的青年创业链式服务体系,重点打造“苗圃区——孵化区——加速区”梯级连锁青年创业平台,推动更多的青年初创“好苗子”进入苗圃区“生根发芽”、在孵化区“茁壮成长”、在加速区“开花结果”,努力打通项目成长的绿色通道。目前,全市已孵化51个项目进驻园区,凝聚创业团队196个,年吸引创业青年达3万人次。

    服务青年创业,非一朝一夕之事。从起步之初的摸着石头、步履蹒跚,到局面打开后的卷起裤腿、越走越宽,共青团徐州市委始终坚持有“心”的时候不怕“走”,“走”的时候带着“心”,以“走心”的服务赢得了青年最朴实的感情。

    “我们相信,只要服务青年的‘初心’不变,引导青年创业创新的道路一定会走得更平坦,也一定会有更多青年和共青团‘组团前行’,共同凝聚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青春力量。”陈婕如是说。

赵媛 曲美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1日 T04 版)

为创业插上“云”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