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8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守望相助七十载·壮美亮丽内蒙古

内蒙古巧打特色民俗“旅游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1日   04 版)

    还没正式进入旅游旺季,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的家庭游经营者们已经开始忙碌了。曲德新和家人经营的“瓦西里家庭游”,现在每天都会接到不少外地游客的预定电话。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20多万元的收入在等着他们。

    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恩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赤塔州隔河相望。一栋栋原木搭建的俄罗斯式木屋——“木刻楞”被木质篱笆和满院花草环绕着,列巴(俄式面包)房、铁匠房遍地开花。这里生活着1300多名俄罗斯族人,约占我国俄罗斯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居民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始终保持着原始的俄罗斯民俗风情,过复活节、圣诞节,也过春节、端午节,包饺子也烤列巴,人人会唱“喀秋莎”,欧洲人面孔的村民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成了恩和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别看现在家庭游受欢迎,10多年前政府号召我们办家庭游的时候,没几个村民响应,都觉得这个穷乡僻壤谁会花钱来旅游。”后来曲德新带头办起家庭游。看到了甜头,观望的村民们纷纷开始行动。截至去年,恩和乡旅游接待人数从2007年的1.8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家庭游接待户从10户增加到110余户,俄罗斯族家庭游户年均纯收入约9万元。

    如今的恩和乡已成为内蒙古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而家庭游也成为俄罗斯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为了打好俄罗斯族风情这块黄金招牌,当地还积极争取财政、交通、发改、民委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总投资1600余万元的重点项目建设,涉及俄罗斯民俗博物馆改造、10.18公里街巷道路硬化及6公里的街区沥青路面改造等内容。

    焕然一新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一年一度的热闹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旅游资源丰富的白狼镇,早已在阿尔山旅游大格局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白狼镇已经在白阿铁路沿线设立林业作业站,利用铁路设施运送木材,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间,经过几代林业工人的生产劳作,演绎出了一种珍贵的林俗文化表现形式。

    位于内蒙古阿尔山市白狼镇南部的林俗村原名三道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林区开发建设者的定居地。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森工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白狼林业局和白狼镇政府带领职工喊出了“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的奋斗目标。2003年白狼林业局、白狼镇党委、政府建起了白狼林俗村,一个个温馨的家庭小旅馆应运而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林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原汁原味,体验几代林业工人的创业艰辛。

    随着阿尔山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及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林俗文化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完好地保存并继承这段记忆,阿尔山以白狼镇林俗村为核心,打造了林俗博物馆、林俗村小剧场、个体经营的林家乐等项目,已成为阿尔山成熟的林俗文化品牌。

    内蒙古自治区由蒙古族、汉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等49个民族组成,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当内蒙草原生态旅游季节性凸显的时候,多民族、多民俗的文化资源就成了内蒙古吸引八方来客的“利器”。

    在内蒙古东北地区的呼伦贝尔根河市,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人,通过他们独有的“使鹿文化”和这个世界沟通,位于根河市区西4公里、总规划面积260公顷的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就像是一场敖鲁古雅鄂温克原生态民俗的集中展示。

    依托“东林西铁,遍地是煤”的资源优势,内蒙古曾多次夺得经济增幅冠军。发掘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巧打“旅游牌”,是内蒙古对资源优势的再认识。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内蒙古全区接待旅游者9805.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9%。2016年全区完成旅游业总收入271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28%。

    近年来,旅游业正成为内蒙古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年均增速达20%以上,旅游业的井喷之势已经形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1日 04 版)

努力谱写富国强军新篇章
中央环保督察组:辽宁省屡屡突破环境底线上项目
市政府撤了环保局的处罚决定,土政策清理不够
内蒙古巧打特色民俗“旅游牌”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大学生党员感受一线工人的“黄大年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