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先后刊文报道沈阳城建学院与四川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以学分和毕业证为筹码,强制学生到工厂实习而引发学生不满,一时间,高校强制学生实习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高校响应国家政策,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或参与专业实习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初衷无可非议,但强制学生实习、罔顾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关高校的做法便值得商榷了。组织学生实习,高校组织者不能一厢情愿。
沈阳城建学院一位系副主任在公开言论中表示,希望学生借此次机会,在实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但该校的实际作为却有瓜田李下之嫌。不满之余,我们不禁发出疑问:高校如何在学生的专业实习中摆好自身位置?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高校首先应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单位的权利。如果学生可以通过发掘自有资源,找到更符合自己实践需求的实习单位,学校又何必削足适履,强制这些学生参加统一的实习呢?前述事件中,一方面,沈阳城建学院实习单位烟台富士康科技园出具的实习生三方协议明确指出,实习为学生本人自愿选择,学生亦有提前终止实习之权利。另一方面,校方却拿毕业证为交换条件,强制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工厂实习。三方协议变成了实习单位与校方之间的“双方协议”,甚至是校方的“单方协议”。如此作为,未免让公众怀疑校方此举初衷,是否确实履行了以学生专业实践需求为重的诺言?
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所学领域有所建树,需要理论、实践“两条腿”走路。沈阳城建学院学生向媒体反映实习工作与自身专业并不对口,学生只是在重复流水线上的工作。脱离实践的理论是苍白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如果不能发挥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反而从事一些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那便是对前期投入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沈阳城建学院教务处处长向媒体解释,本次实习有部分工作与学生专业对口。可见校方并非不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那为什么在实习中却反其道而行之,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专业对口要求呢?这恐怕还是决策时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目前,出于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的目的,不少高校均将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纳入了学生专业考评体系。但在实习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挂羊头,卖狗肉”。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高校推行学生实习政策多年,切不可走向美好初衷的反面,更不能陷入硬性规定的“套路”。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的实习平台无论在形式上如何改变,都不能改变将学生培养成才的本意。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大学生实习的负面新闻时有出现。除了被强制实习,有网友诉说了自己的奇葩实习经历:学校找中介不给工钱,校方以抵消学费为名扣留学生实习工资……被曝光的校方在组织实习中的一系列不规范行为给许多高校敲响了警钟。
事后,辽宁省教育厅发文制止了涉事高校的实习活动,涉事高校也致歉公众表示将认真规范教学实习。我们期待有些实习规定不规范的高校能够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就学生实习来说,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实习,即便替学生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时,也应多方面考虑学生能够从实习中获取什么。学校可通过提供不同种类的正规实习岗位供学生选择,从而立足学生专业实际,更好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广西大学 王钰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