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8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德耀中华

茹振钢:守望麦田的痴心育种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王一帆 宋雅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8日   03 版)

    国人吃的每8个白面馒头中,就有1个的面粉来自“百农矮抗58”,这个传奇的小麦品种被称为“黄淮海第一麦”,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的试验田里,总有个庄稼汉模样的人出现,他就是“百农矮抗58”的培育者茹振钢教授——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

    1981年,茹振钢被分配到百泉农专,成为著名农业科学家黄光正教授的助手,从此他正式踏入了育种行业,把“育出好种子,让百姓丰衣足食”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那时,为掌握各地小麦的生长情况,茹振钢经常深入全省各县乡村调研。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茹振钢带着一个挎包,一个军用水壶和一袋皮蛋,靠着公共汽车和双腿走到了无数个村庄的麦田。在小麦产区,为拿到一手资料,数九寒天,他裹着军大衣,蹲在寒风刺骨的麦田里,查看苗情,选优去劣;为摸透麦子耐高温、耐干旱习性,他头顶烈日、迎着热浪,站在麦垄上一看就是一天,对小麦品系逐个复查筛选;为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准确,几十亩的试验小麦,他坚持手工脱粒,一干就是一个月。

    每年春节时,茹振钢都很少待在家里。天冷是观察小麦抗冻的最佳时机,也便于选出并淘汰掉不抗冻的小麦单株。有一年大年初一,他一头扎进天寒地冻的试验田里,聚精会神地观察着一株株小麦,即便冻得脸通红、脚发木也没有一句怨言,“年可以不过,试验不能停。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

    茹振钢30多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共培育推广20多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帮助100多万户农民脱贫致富。2013年12月,他培育的“百农矮抗58”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茹振钢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等身,但茹振钢的生活却和工作之初一样朴素。1985年,茹振钢才有了第一辆自行车,他常常骑几十公里的路程往返于村庄和试验田之间。1996年,富裕起来的农民自发集资给他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但他当即就捐给了学校。2005年,一家种子企业向他捐赠了一辆价值40余万元的丰田皇冠轿车,他又把车捐给了学校小麦研究中心。

    茹振钢对自己“抠”,但在鼓励科研人才和学生们的进步上,他从来不会吝啬。为鼓励团队献身育种事业,茹振钢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金拿出一部分奖励团队;他从学校给他的奖金中拿出13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此外,他还拿出几十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让土地生金,让农民致富”,农民家庭出身的茹振钢对土地和农民饱含深情,“老百姓有需求和想法,我就应该在科技上去满足,为他们育成更好的品种”,对于茹振钢来说,农民就是他“亲密无间的朋友”。

    8月,小麦的收获阶段已经过去,茹振钢结束了在麦田里没日没夜忙碌的日子,工作重心也从麦田暂时切换到了实验室内,但等待他和团队的工作仍不轻松。总结分析研究成果,精细加工、精密思考、凝练技术、品种升华……茹振钢的这个暑假依旧是忙碌的。

    本报郑州8月7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王一帆 宋雅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08日 03 版)

鲜明民族特色为内蒙古“非遗”保鲜
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茹振钢:守望麦田的痴心育种人
政府网站总体合格率达94%
山东:“四严”锤炼团干部新风
塞罕坝刷新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