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7月1日起,《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发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提出在坚守食品安全和不扰民的两大前提下,把过去一些无证无照小餐饮正规化。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平时会去吃无证无照小餐饮。71.6%的受访者认为无证无照小餐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53.1%的受访者担心对小餐饮“一棍子打死”,会不方便群众生活。67.6%的受访者建议行业协会对小餐饮经营者进行规范化培训。
71.6%受访者担心无证无照小餐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任俊如(化名)很喜欢去路边的小餐馆吃饭,“晚上肚子特别饿的时候,也会去小吃摊买点儿吃的”。
在北京工作了两年的程晓(化名),一次偶然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吃饭,意外发现这家店还小有名气,之后便常去光顾这类有名的“苍蝇小馆”,“有的小餐饮味道正宗、价格也实惠,吃一顿饭甚至还要排队个把小时”。
调查显示,25.9%的受访者经常光顾无证无照的小餐饮,62.9%的受访者偶尔去,11.2%的受访者从来不去。
“保证餐饮健康卫生,都是靠自觉。我自己每年都会去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如果食材质量不过关,就一律不用,尤其是夏天。”小摊主赵敏(化名)一直在北京某985高校内卖面皮儿、牛筋面等小吃,好多学生都是回头客。
任俊如之前常去一家卖麻辣烫的小店,“有一次居然从里面吃出虫子来”。之后她再去其他小店,都不再点烤串、海鲜类食物了,“肉稍微放久点就不新鲜了”。
中央财经大学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主任高秦伟认为,无证无照小餐饮在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没有保障。“此外,也会影响小区的环境,包括油烟排放、噪音等,整体上‘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
调查中,71.6%的受访者担心无证无照小餐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其他问题还有:环境脏乱差(67.2%),影响街道环境(53.3%)和油烟、噪音扰民(41.9%)等。
53.1%受访者担心对小餐饮“一棍子打死”不方便群众生活
“为了保证市容市貌,小餐饮确实需要治理。”程晓单位附近的一条街上都是饭店,中间有好几家是小本经营,“很受欢迎,可近来整顿街道环境,这些小餐饮店都被关停了,还挺可惜”。
“对于无证无照小餐饮,不能‘一刀切’地直接取缔,应该区别对待。”任俊如认为,相对好一些的小餐饮应纳入统一管理,给周边的居民、学生、上班族等群体带来便利。
上海市对无证无照小餐饮出台的《办法》,36.2%的受访者表示看好,41.3%的受访者不太看好,22.4%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区、市)制定。高秦伟认为,以往对小餐饮基本是“取缔”“打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小餐饮大部分是夫妻店或只有一两个人开,真正按照严格的管理标准很难操作。上海市的《办法》采取备案制,能够加强经营者自身的责任”。
《办法》实施中可能面临哪些难点?59.7%的受访者认为小餐饮置办容易,需要长期治理;47.8%的受访者认为程序复杂,会增加小餐饮经营成本;36.5%的受访者担心相关部门在执行和责任分配上可能相互推诿。
53.1%的受访者担心实施过程中对小餐饮“一棍子打死”,会不方便群众生活。
高秦伟认为,《办法》坚持“就近原则”,方便管理,以地区、社区、街道为基准备案,不仅有法律层面的作用,还可以发挥街道、社区熟人社会的相互监督作用。但是也存在经营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备案程序复杂、成本高,可能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上缴税费等),或者小摊贩不懂,本身又是小成本运营,不愿意主动备案甚至逃避备案等问题。
67.6%受访者建议行业协会对小餐饮经营者进行规范化培训
任俊如认为,对于“小餐饮”的管理,既要严格,又要宽松。“人们对小餐饮也有个识别、鉴定、认可或淘汰的过程”。整体纳入管理是最好的,但是准入标准、收费额度也要适当放宽,做到人性化。
高秦伟认为,上海市的《办法》应该说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但仍需要其他的配套措施来保证政策的效果。比如商贩所在社区、街道办事处需要发挥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小商小贩沟通,做好备案工作的思想宣传。“这也是在保护小商贩,一旦遇到法律纠纷,有备案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对无证无照小餐饮的治理,还可以怎么做?67.6%的受访者建议行业协会对小餐饮经营者进行规范化培训;63.3%的受访者认为应灵活执法,先筛选再对应性采取“整改”或“劝退”措施;60.6%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问题经营者的惩罚力度;26.0%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群众监督举报机制。
“要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需要社区、街道办协助,做好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小餐饮从业者的自律能力。社会公知和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高秦伟说。
受访者中,32.8%来自一线城市,45.4%来自二线城市,17.9%来自三四线城市,3.2%来自县城、城镇,0.8%来自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