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建校32年没有物业,德育学分纳入学生个人考核

一所中职学校的德育实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14日   10 版)

    不论冬夏,也不论寒暑,每天清晨7点,在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园里,总会响起一片齐刷刷的扫地声。从1985年建校至今,由学生自己包揽校园卫生已成为这所中职学校的一道风景,这也意味着建校32年间,该校从未聘请过物业。

    “刚开始,有些孩子不会更不愿打扫厕所,老师们就手把手地教。”校长吕凌云回忆,从建校起,她就在这里工作,见证了这一传统的延续,如今,小到校园里每一处边边角角,无一不被学生们清扫得干净整洁。

    在吕凌云看来,这一细节正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担当精神,而这也正是该校多年来进行的德育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坦率讲,我们所面对的很多学生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受伤’的孩子,他们希望得到鼓励,希望被善待,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有担当、有体面、有尊严的社会公民,同时有能力创造幸福并享受幸福。”吕凌云坦言。

    德育教育由此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所学校在班级管理中推行班级事务一人一事制度和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把班级的各项事务具体细化承包给每一名学生,并把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赋分,最终折合成德育学分。学生的各项表现均和学生个人的德育学分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和实习就业的标准之一。

    结果显而易见,这一制度的实施实现了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根本性转变,使每名学生都成了班级建设的责任人。

    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针对这一现象,该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拿着放大镜看同学的优点”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上,同学之间真诚地诉说着身边每一位同学的闪光之处,争相描述着身边每一位同学的靓丽风采;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位教师都不吝表扬每一名学生的优秀表现,不吝赞扬每一名学生的进步成长。

    创新同样体现在曾令不少学生家长避之唯恐不及的家长会的内容设置上。

    由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暂时落后,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在孩子小学或初中的家长会上大都受到批评和责备,饱含期待的内心在孩子的欠佳表现中渐渐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面对这样的情形,这所学校创新家长会形式,变家长会为表扬会、报喜会、鼓劲会以及和谐亲子关系促进会。

    同时,学校开展月月有主题活动,包括读书月、经典诵读月、生命教育月、礼仪达标展示月、安全教育月等内容。

    在生命教育月以及春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该校给每名学生提供信纸,鼓励他们给父母写信,从一开始连写信格式都不会,到流畅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效果显而易见。此外,还邀请家长在师生才艺大赛、学生技能比赛、教职工礼仪比赛、学生合唱比赛等活动中既做评委又做现场点评。

    有老师细心观察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块块坚冰正在融化。”

    这样的德育试验场中,教育者想方设法激发蕴藏在学生心中真善美的潜能,从而形成一种氛围,滋润、陶冶学生的心灵——这成为首要目标。

    该校对学生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每学期末举行“十星”(孝敬父母之星、奉献之星、礼仪之星、微笑之星、友爱之星、技能之星、创新之星、进步之星、尊师之星、勤奋之星)评选。

    此外,十佳班长、十佳团支书、优秀班(团)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日常行为优秀生、优秀特长生、“优雅天使”、“微笑天使”、“文明使者”、“文明先锋班”、“志愿服务先锋班”等激励元素在给优秀学生和优秀集体表达肯定的同时,也为整个校园带来了“榜样引领”。

    同样堪称特色的是,该校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必评选出上一周感动校园的老师和学生,并致以颁奖辞。

    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这种独特的欣赏教育中受益良多。

    刚入校时,2014级导游班学生王海阳,上课睡觉,迟到甚至旷课,不完成作业,情绪不稳定容易起冲突,烟酒更是常伴左右,单亲家庭的他非常消极内向,不愿和人沟通。

    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刘莉既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一次偶然,她发现了王海阳的嗓音浑厚悦耳,于是,刘莉到处给他争取演讲主持的机会,礼仪表演、合唱比赛、校广播队的选拔、学校外接参观的讲解,一次次将他推向舞台。

    王海阳开始在学校的活动舞台上忙碌起来,慢慢地,消极落后、性格内向的那个王海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自信、积极阳光的王海阳。在第十二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他参与了5个作品的创作与演出,其中,他出演的情景剧《穹顶之下》获得了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

    对于自己的变化,王海阳深有感触:“是学校老师的肯定、信任和帮助,是学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尊重,体验到了成功,找到了自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8月14日 10 版

高职“掌门人”集体呼吁“央财”青睐
“本科变专科”是给被淘汰学生一条出路?
陈卫炜:从高职生到国外高校博士生的“抗争”
一所中职学校的德育实验
暑期不离校
青鲁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