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古人希望通过寻找支点来实现撬动地球的宏愿,哈尔滨银行也怀揣类似的目标,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摸索了20年。
与那个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足以撬动地球的支点不同,哈尔滨银行的“支点”在于普惠金融。它真实地扎根于东北乃至全国的经济土壤里,试图以1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小额贷款,撬动关于和谐共富的美好未来。
有数据显示,哈尔滨银行截至2016年年末的小额贷款余额已超过1677亿元,占比高达83%。其中在创业方面,发放担保贷款23亿元,带动2万余人实现创业就业。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3亿元,支持建档立卡的6.46万贫困客户中,2.37万户已经脱贫。
凭借小额信贷领域的努力,资产规模刚刚超过5000亿元的哈尔滨银行,在134家城商行中脱颖而出,跻身先进城商行行列。如今,我们是时候向这些微小支点所蕴含的巨大可能性投以关注了。
在当下中国复杂而庞大的经济版图中,一家中小银行的存在和成功,远不足以改变未来的走向。但资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获取资金,已经超越了资本的意义,甚至成为关乎社会正义的一个范畴。
联合国把2005年定为在“国际小额信贷年”,并提出“普惠金融”的理念,目的就是要打破银行传统存在的“二八定律”,让资金不再只为“银行可以接受的人”享有,避免落后地区和落后人民陷入长期落后的陷阱。同年,哈尔滨银行也将“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确立为企业经营理念,并成为国内城商行中首家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发放小额农户贷款的银行。
此后,越来越多微小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再到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通过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升级后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等文件。
众多微小的力量中,来自哈尔滨银行,来自东北黑土地上的普惠金融实践,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与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不同,城市商业银行从诞生那天起,就注定和当地的经济环境结合更为紧密。而哈尔滨银行赖以扎根生长的这片经济土壤,如今正在接受“新常态”的考验。
从2000年左右的下岗潮,到如今亟须内生动力的新经济形势下,无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型的挑战,还是在互联网迭代发展中摇晃的小微企业,乃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都给东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迎接挑战,东北必须以更大的活力,激发出蕴藏在黑土地里的雄厚力量。
这些力量蕴藏在车间、生产线里,蕴藏在街头巷尾常年不休的店铺里,更蕴藏在黑土地上的每一块农田里、大学生的每一个创业梦想里,甚至每一户东北人的日常生活里。可是,资金的捉襟见肘往往是制约这些巨大创造力迸发的第一道瓶颈。以齐齐哈尔市为例,据该市人民政府金融办主任郭强介绍,如今对于这里的普通农户而言,备春耕时有至少60%到70%的资金缺口要靠银行贷款补齐。
换言之,在东北,如果普惠的金融服务,能够触及那些被“二八定律”框住的普通人,被释放的将是可观的创造力。
一名早年间的下岗职工,从两万元贷款起步,开办了年净收入70万左右的食品加工厂;年复一年春种秋收的农民因为及时获得贷款扩大了耕种面积,保证了一家人一年的生计;借助第一笔创业贷款,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顺利迈出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个微小支点上的真实生活。当所有的微小力量汇聚在一起,通向未来的大门必将因此被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