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8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三年,机关“瘦身”,基层“增肥”

上海浦东:三顶“大盖帽”合并,执法一竿子到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16日   03 版)

    在上海浦东,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机构——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它涵盖了传统的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的功能,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便捷通道。

    在这里,以往至少需要两个月完成的“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工作,现在只要5个工作日就能完成;改革后检查的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分别是过去的5.26倍和22.5倍;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检查2.25万次,是改革前的54.7倍。

    有意思的是,几顶“大盖帽”变成一顶“大盖帽”后,这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数量减少了——内设机构从29个减少到18个,精简了38%;机关精简的人员全部充实到执法一线,基层人员占比超过87%。

    机关“瘦身”、基层“增肥”后,这家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身材” 大布局

    2014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完成了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并,挂牌成立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6年3月,在上海自贸区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基础上,上海市工商局自贸区分局、上海市质监局自贸区分局又进行了整合,挂牌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这一合并,曾在全国引起极大关注。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三个重要的监管部门合并后,人员是不是要减少?今后的政府监管会不会“力不从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三局合并给地方政府的管理带去极大挑战。简单的一句“机关瘦身、基层增肥”背后,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设计。

    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对公务员来说,在机关熬级别,总比在基层一线执法、干苦活儿、累活儿来得“实惠”。据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吴伟平介绍,改革前,很多基层执法类公务员到了50多岁还是一名科员;改革后,通过一系列职级晋升规则的设置,一线执法类公务员可以达到处级干部级别。

    “把机关公务员放到基层,不能一放了之,而要配套健全的基层量化考核、升迁机制,让他们在基层有所作为。”吴伟平说,浦东是全国,有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个给基层执法所指定通用执法考核标准的地方。

    这种通用标准,明确告诉基层所的一线执法人员,哪些要管、哪些不要管。

    吴伟平介绍,基层所的量化考核标准,细化到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项工作的工作量。浦东总共有36个基层所,区级机关会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奖金。有意思的是,36个所中经考核排名末位的所长,他所得到的奖金都比区级机关局长吴伟平多1000多元。

    “87%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都有单独的奖金补贴。”吴伟平说。

    据悉,改革后,浦东36个街镇一一对应设立了派出机构,针对几个重点区域,如保税区、迪士尼等,专门设立了保税区分局、度假区分局,做到了监管网络辐射全区,重点区域全部覆盖,形成“大基层”工作格局。

    改革有效弥补了基层力量不足的短板。对高风险、重难点环节“最后一公里”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改革后浦东市场监管各项主要数据呈大幅、持续增长态势——食品药品监管方面,2016年检查食品企业8.4万户次,同比增长26.24%;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户次,分别是改革前的5.26倍和22.25倍;特种设备监管方面,2016年监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25万户次,涉及设备8.56万台次,分别是改革前的54.7倍和23.7倍。

    从“管制”到“共治、共享”

    从传统“管制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公共行政体系顺应社会多元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在浦东,改变政府一家独大、单兵作战、事无巨细“保姆式”管制的市场监管模式,成为重中之重。改革后,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了一套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新格局。其中,“共治、共享”思维颇具亮点。

    上海高桥石化是一家大型石化企业,储罐等特种设备具有高危性质,风险系数高、专业性强。如何有效加强风险的事前防范,是浦东市场监管局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2015年,该局在全国率先试点高风险行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第三方评价新机制。首先在上海高桥石化小凉山储罐区开展试点,引入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系统评价,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并联合相关部门对被评价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有效解决了监察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监管手段单一、企业安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从整体上提升了高能级、高风险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和风险防控水平。

    试点项目评审时,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该监管模式属国内首创,且成效明显,适于在高参数、高风险大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中推广。2016年,该模式已拓展至机电类特种设备系统进行试点。

    第三方参与的“共管、共治”思维同时被用于更多领域。

    例如,浦东引入检验检测认证“第三方参与”,实施辖区内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检和相关后处理工作;食品安全责任险制度得到推广,发挥保险公司的督促作用和保险机制的杠杆作用,提高食品安全防控水平;用“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方式,鼓励社会公众监督促进餐饮企业加强自律管理,截至6月底,浦东新区共有950家餐饮企业实现“明厨亮灶”。

    “有温度的”管理

    “温度”这个词近期在上海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中的出现频率极高。今年5月,在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这样描述上海的未来:建筑可阅读,城市始终有温度。他强调,要像绣花一样进行城市管理,使上海更有温度。

    浦东市场监管局的定位,是要把自己从原来的“守门人”变成“守夜人”。一段时间以来,浦东局注重结合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研究重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探索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转变,当好市场的“守夜人”,“把该放的放开放足,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企业的难点就是改革的重点。在分析了各类企业需求、企业困难等普遍性问题后,浦东市场监管局先后推出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市场准入便利化“双十条”措施、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名称登记改革、窗口无否决权机制等40余项市场准入创新举措。

    比如,2015年8月、11月,浦东在全国分别率先试点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已为千余户经营者带来便利,到今年3月1日,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

    2016年11月底浦东率先实施企业名称登记改革,企业网上申报名称已超过9万件,比改革前增长106%,社会创业活力不断激发,企业感受度进一步增强;

    2017年3月在全国先行先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一企一证”新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该局还深化药品审评制度改革,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探索开展医疗器械合同生产试点,大力推进小餐饮备案试点,在实现“有温度”的管理方面不断迈进。

    当好市场“守夜人”,重头戏在于“事中事后监管”。信用监管是浦东市场监管局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核心和重点。该局先后与网络订餐平台合作、与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推进“互联网+信用监管”新机制后,还探索与街镇、企业“共建信用”。比如,浦东市场监管局与洋泾街道携手,通过洋泾“社区云”实现共享信用信息,推进市场监管和社区综治的协同联动、信用联奖联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16日 03 版)

用理论武装自己 用理论点拨他人
“铁女”春芳的八年“抗战”
甘肃将提高村干部报酬及村级组织办公经费
10名大学生记者赴贵州水城县蹲点采访扶贫
浙江湖州:银团合作助力青年创业
宁夏泾源:金融扶贫引来源头活水
白鹤滩: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
十年换新颜:华煤的绿色嬗变
上海浦东:三顶“大盖帽”合并,执法一竿子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