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大哥哥”的鼓励式教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实习生 黄若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21日   06 版)

    2016年7月24日,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王惠随着同校的支教队伍启程前往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的一所高中,开始了为期1年的支教生活。

    王惠2016年本科毕业,本该马上在本校读研的他却参加了由团中央牵头、时长1年的大学生志愿支教项目。与他一起报名的还有来自学校不同学院、即将读研究生的另外7人。在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并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后,8名大学生作为支教教师来到西藏。

    “我向往西藏的蓝天,也向往那种自由而充盈的生活状态。”王惠说,在西藏支教并未像先前预想和父母担忧的那样困难重重。在熬过了最开始两三天的高原反应后,王惠逐渐适应了西藏的气候。之前本科在大学里学到的哲学与宗教学的知识使他轻松地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中。他觉得,当地的学生质朴、努力而且尊重老师。一些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但仍在汉语授课的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讲。

    尽管学生们勤奋好学,但不少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对新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教高二年级3个班级英语课的王惠发现,学生普遍词汇量小,记不住知识点,150分的卷子平均只能考30分左右。

    王惠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让学生用本不是特别熟练的汉语去理解更为陌生的英语,这种转换的过程确实会让学生们感到吃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调整教学方法。”

    王惠在课堂上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并不厌其烦地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他的讲解生动形象,提升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除了在课堂上尽心讲解知识,王惠在课外也竭尽所能地为学生们提高成绩服务。为了保证大家跟上教学进度,王惠在自己的空闲时间里开设了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免费补课班,而学生们的积极程度让王惠感到意外。“从开始补课到结束,一直有大概40多名学生跟我一起学习。”

    其中,一名学生让他印象深刻。尽管是班级的第一名,这名同学的英语成绩却并不理想。第一次月考英语只考了37分。一次,在与王惠谈话的过程中,这名勤奋的同学忍不住哭了起来,说对不起老师的教导。“那一刻我心里感动,又特别难过。”王惠感慨道,“我感到非常自责,觉得是我没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教这些学生。我告诉她,只要她愿意,老师每天都会为她补习。”

    她成为王惠补课班上坚持得最久的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这名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而其他同学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王惠带的3个班中,两个以前在年级垫底的文科班一跃成为年级第一、第二名。

    在教学中,王惠和其他几位志愿者教师多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在英语课上,王惠时常为学生讲解外界的趣闻,并激励大家好好学习,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时,王惠也不吝称赞和鼓励,这样鼓励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同学们倍感亲切,也坚定了好好学习的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王惠也成了学生们可以倾心交谈的大哥哥。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外,王惠的亲切、耐心、负责都被学生们看在眼里。因此,学生们也发自内心地为王惠着想。“每当我遇到不顺,孩子们都会在周记里安慰我,甚至还记住了我的生日,在我生日当天给了我一个惊喜。”良好的师生关系让王惠和孩子们之间有了深厚的情谊。在王惠离开西藏的那天,他教过的学生纷纷前来送行。来自学生们的400多封信件与许多哈达,让王惠非常感动。

    现在,已经结束任教的王惠仍然与他教过的学生保持着频繁的联系。王惠承诺,在孩子们明年6月参加高考时自己一定会回到西藏并护送孩子们进入考场,做他们的精神支柱。

    “若日后有机会,我愿意前往其他的地区,把自己的知识与热忱分享给其他的学生。”王惠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实习生 黄若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8月21日 06 版

“没有挽救不了的孩子”
“大哥哥”的鼓励式教学
林芝: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
内蒙古民众祭敖包
青春力量在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