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张晓磊没想到,8岁的儿子迷上轮滑,竟“玩”出了一块全运会奖牌。
听起来像是个段子,但却是真事:这个放学后在马路边、广场上跟着轮滑爱好者边学边玩的二年级学生,前些天,在“我要上全运”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轮滑邀请赛上,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块奖牌——天津市100米计时赛幼儿组第三名。
对张晓磊来说,惊喜不止于此。两年前让孩子穿上轮滑鞋,不过是因为他“身体弱,动不动就爱喘”。如今,晒得有些黝黑的张鑫楷很少生病,连父母都有些吃惊,“看他一写完作业就跑去玩轮滑,学习成绩倒是越来越好了!”
在离家不远的天津富民体育公园的一片空地上,脚下一蹬,张鑫楷便能踏着轮滑鞋滑出一阵“小旋风”。整个暑假,他和一群轮滑爱好者天天聚在这里练习。在这群人里,既有比张鑫楷年龄还小的孩子,也不乏把张鑫楷当孙辈的老者。
59岁的刘毅就是位轮滑“新人”,他经常向张鑫楷这个“小不点儿”请教,“这孩子人小悟性高,他会的不少动作我们都做不了。”
富民体育公园位于天津市海河东岸寸土寸金的地段。2015年,当地政府划出8万平方米的“奢侈空间”,把这里变成一座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更有健身步道和齐全体育设施的体育主题公园。今年,这里变得更漂亮了。
随着天津全运会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这样的运动场所悄然出现在城市的许多角落。借着全运会的东风,在天津市各个区县,一批新建、改扩建的体育公园出现在老百姓的家门口。每到傍晚,人们走出家门,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锻炼、健身、休闲……按照天津市正在实施的“全运惠民工程”计划,到2018年,全市每个区都要有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和体育健身园,步行15分钟以内就有地方可以健身。
红桥区的西沽公园是天津的“老字号”公园,这里有一支远近闻名的“老顽童”健身队。那些在单杠上上下翻飞、翻转倒立的白发老人,是名副其实的老顽童,他们上过央视,参加过世界比赛,各个都是明星。队长佟玉根告诉记者,一位60多岁的老人绰号“孙悟空”,不少市民专程来看他和队友们的高难度动作表演,这已成为公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顽童”成立7年,从起初的十几个人迅速发展成为两三百人的队伍,“平均年龄65岁,最年长的已经92岁高龄。”佟玉根说,天津举办全运会,把老百姓的运动热情搅动起来,“最近关注我们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
考虑到百姓的需求和健身的习惯,天津在公园提升改造中,邀请市民提建议,特别关注用户体验。今年,全市已经建设了846个体育健身园,各个都是自然环境优美,新型体育设施齐备。
市民陈与民发现,家门口体育公园里增加了不少高科技元素,“扫个码,就能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和公园里其他人的步数和排名”,市民可以随时测量运动时的负荷、心跳、心率、步数等。不仅如此,陈与民的手机上还收到了个性化健身方案。这让他觉得挺有意思,“来运动的人和关注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少跑友们甚至会为排名暗暗较劲儿。
天津人爱打羽毛球,每到周末,各个球馆都是一位难求。勤勤运动公园羽毛球馆是一家社区体育馆,今年5月,“我要上全运”第十三届全运会羽毛球群众组选拔赛首站在这里打响,许多经常在这里练球的爱好者跃跃欲试。
从一个社区体育馆,到全运会比赛场馆,勤勤运动公园全面提升了羽毛球馆的软硬件设施。这家羽毛球馆原有12块场地,每块场地比较紧密,场地间隔不够。为此,球馆进行重新规划,铺设了全新地胶,调整了灯光,观众席座椅也增加了一倍。
全运会群众比赛羽毛球项目场馆负责人孙钢告诉记者,将全运会羽毛球群众组比赛放在勤勤运动公园这样一座非专业球馆,“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不是只能在电视机前看林丹等运动员比赛,这一次,也许你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球友。”
“虽说是群众项目,但大家备战都相当投入”,孙钢说,因为选手都是业余爱好者,因此他们要克服不少困难,每天在参训之后还要赶回单位工作。
事实上,很多民间的高手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业余比赛,也获奖无数,“但这一次比赛规格高,参照国际标准”,孙钢说,从顶尖的专业裁判,到先进的计分系统,再到冠亚季军获得的奖牌以及颁奖仪式,都与全运会的其他专业比赛完全一样。
58岁的太极扇队长张惠珠带着队友参加了前几天的火炬传递现场的表演,当场就赢得了不少粉丝,“很多人以前并不知道太极扇,现场一看原来这么美!”她觉得,全运会像是一扇窗,为人们展示出了各个运动项目的独特魅力。
明年就要退休的刘毅,这一年来总喜欢拉着老伴一起去体育公园滑轮滑,他感慨说,“比起建更多的高楼大厦,家门口的体育公园和体育设施,更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
这是一场属于每一个人的运动会,让市民去参与和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活力,是全运会送给天津这座城市最丰厚的红利。
本报天津8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