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走进《冈仁波齐》的藏族村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28日   06 版)

    个子高挑而清瘦的尼玛扎堆在人群中较为突出,他沉稳、不苟言笑,有一种淡定的气质。

    这种气质十分符合他在电影《冈仁波齐》中的角色:整个朝圣队伍的掌舵人。

    8月14日,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举行的第三届“重走茶马古道”旅游文化活动中,尼玛扎堆和《冈仁波齐》中的6名藏族演员受邀参加活动,众人争相与身着藏装的他们合影。

    “他是我们那里的大明星,走在路上被人认出来,都要拉着他拍照。有的游客专门来村里看他。”一群簇拥着尼玛扎堆的藏族小伙子,七嘴八舌地给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尼玛扎堆的明星生活,尼玛扎堆不禁咧嘴笑了起来。

    尼玛扎堆不会说汉语,也听不懂汉语。他是村里的木匠,因手艺好,接到的活计多,连寺庙盖房也常常请他。

    尼玛扎堆被导演张杨选中,是因为他的儿媳妇斯朗卓嘎。

    斯朗卓嘎没上过学,不会说汉语。2013年11月的一天,她牵着牦牛走在普拉村的山坡上,她淳朴、未加修饰的美丽容颜打动了张杨。尽管当时她谎称她家在几小时山路以外的一个山村,但是第二天剧组一路打探,还是在普拉村找到了她。

    那时,剧组已开始为《冈仁波齐》选演员。他们从云南到四川,从四川到西藏,最终,斯朗卓嘎让他们发现了普拉村。

    普拉村位于芒康县嘎托镇,这个峡谷里典型的藏族村庄,种植着芒果、柠檬、洋菇等,村里有几个小企业。

    《冈仁波齐》没有剧本,但张杨对人物作了一个大概的设定: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一个孕妇、一个屠夫、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和他(她)的父母、一个十六七岁青春期的小伙子,一个50来岁的中年人,成熟稳健的队伍掌舵者。

    原以为不同的人物,要到不同的村庄去寻找,没想到,所有的人物都在普拉村找到了。

    其实村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拍电影,打动他们的是,能去冈仁波齐朝圣。

    耸立在西藏阿里普兰高原上的冈仁波齐,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

    尼玛扎堆的父亲直至去世,也没能实现朝圣冈仁波齐的心愿,尼玛扎堆常常为此感到愧疚。剧组的到来,给了他机会带着72岁的叔叔杨培一起上路,完成他们向往已久的朝圣之路。而他也成为电影中导演设定的“历练沉稳的掌舵人”。

    剧组找到斯朗卓嘎时,她有一个姐姐次仁曲珍已怀孕8个月。在丈夫和妹妹的陪同下,次仁曲珍也走上了磕长头的朝圣之路。

    次仁曲珍的丈夫色巴江措是从加它顶村来的上门女婿,读过小学,能听懂一点汉语,长年在外打工。为参加此次“重走茶马古道”旅游文化活动,他们带来了几个月大的女儿,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而那个在电影里出生的儿子丁孜登达,如今已经3岁多了。

    电影真实地记录了次仁曲珍生孩子的全过程,这是剧组征求了他们夫妻意见后拍摄的。尽管疼痛难忍,但生产中的次仁曲珍没有歇斯底里地喊叫,坚强、隐忍、痛苦、汗水、泪水,以及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让人看到生命诞生的庄重与圣洁。

    孩子是在左贡县出生的,距离他们的家乡有160多公里。次仁曲珍和色巴江措都不记得那是几月份,只记得那天是11日,孩子出生的时间是早上11点11分,“天气特别好,时间特别好”。

    产后休息了9天,次仁曲珍和剧组又上路了。婴儿放在尼玛扎堆驾驶的拖拉机上,次仁曲珍在前面磕着长头,儿子啼哭时,她回到拖拉机上给儿子哺乳。

    电影中的另一个孩子是9岁的扎西措姆,一个引人瞩目的演员。剧组在学校里拍素材时,选中了这个漂亮而有灵气的女孩。剧组上门拜访扎西措姆的父母,那时他们正心事重重。两年前,家里盖新房,在运送木料的途中出了车祸,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受伤,他们不仅卖掉汽车和牦牛,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剧组的到来,给了他们到冈仁波齐朝圣的机会。

    虽然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磕长头,每天浑身酸疼,但扎西措姆依然认真而虔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扎西措姆12岁了,活泼、聪明、爱笑,流利的普通话使她比其他演员更善于和人打交道。她不喜欢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好丑,看了都觉得害羞”,但她觉得自己是“电影里演得最好的”。

    电影上映时,剧组带着她到广州作宣传,“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地拍照”。人们问她“想不想到广州上学”,她说“不想”。“广州太热了,而且我奶奶年纪大了,我要和我奶奶在一起。”她认真地回答。不过,她已经有了一个心愿:“长大后当演员。”

    后来,扎西措姆的爸爸仁青晋美变得活泼起来。他和女儿共用一个微信,名叫“阿妈拉是我的生命”,父女俩常常玩自拍,将他们的旅行记录发在朋友圈里。

    江措旺堆是演员中最沉默的一个人。电影里他是一个屠夫,常常喝得烂醉,用酒来麻痹杀生的痛苦。但实际生活中,他不是一个屠夫,他只宰杀家里买来的牛。因腿有残疾,他在村里主要做一些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事情。拍完电影、从冈仁波齐朝圣回来后,他再也不杀生了。

    电影中一个被安排的情节是,老人杨培在某天清晨再也没有醒来,大家请来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怀抱,没有痛哭,只有祝福。“这是为了展示我们藏族人对生死的态度。”尼玛扎堆说。

    朝圣回来的杨培依旧在山上放羊;仁青旺佳虽然也在放羊,但他更成熟了;达瓦扎西离开村庄,外出打工了;扎西措姆家又添了新丁,爸爸妈妈为她生了一个弟弟,如今已经1岁多了。

    在电影里,所有用具和衣服都是演员们自己的,没有化妆,没有刻意的修饰。实际生活中,他们依然穿着藏装。他们的话很少,一如电影里的安静、祥和。

    “刚开始镜头对着我们时,觉得有点尴尬,还重拍了几次。”尼玛扎堆说,后来这种感觉没了,“这本来就是我们的朝圣之路,朝圣之心是演不出来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28日 06 版)

“老师不要走,我们喜欢你”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贵州台江的“五彩稻谷”
走进《冈仁波齐》的藏族村民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