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成为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今年又成功入选了浙江省首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其核心成员包括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华宝塑胶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等,是一个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打造、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支持组建的“产学研创”综合平台。
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蔡泽伟说,这只是学校创建“办学特色鲜明、与行业高度融合的优质高职院校”的一个具体范例。多年来,学校通过探索实践“县校合作”办学模式,推进产教融合,让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走”,围着高技能人才需求而“转”。
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从顶层设计着手,依托模具工程中心、智能家电工程中心和大数据研究所等校内独立科研机构,整合资源,搭建了多个“产学研创”综合的科研平台,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同时开启了“科研兴教”之路。
-------------------------------------------------
引领发展,解决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浙江工商职院模具工程中心副主任郑子军看来,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科研应主要侧重于应用研究,致力于解决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早在2012年成立之初,“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就定位于服务地方产业群,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确定了以“模塑制品表面装饰技术”为核心的领域研究。
郑子军说,中心的目标是做强模塑制品贴膜装饰、做精贴膜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做大产品个性化设计。
目前,中心的大深度、大曲率模内表面装饰技术(IMD)已经突破了行业技术瓶颈,参与技术研发的企业,新增产值达到1.4亿元。
给豆浆机、电饭煲等家电塑件表面贴膜,在变形拉伸的同时,保持膜上印刷的图案和文字不变形,对工艺有着很高的要求。在IMD技术研发方向,中心团队突破行业内薄膜12mm拉伸深度以上无法控制的技术壁垒,使可控范围扩大到40毫米。
“比如豆浆机盖子,原来需要三道工序进行拼接,通过中心团队的最新研发技术,可以实现薄膜表面包覆一体成型,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质量。”郑子军说,该技术突破后,产品与模具设计更为灵活,如无人机的轻量化等等,“可拓展的产品增多了!”
据介绍,如今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3M,惠而浦、海尔、九阳等企业的家电产品,以及戴姆勒、北汽、吉利、众泰等汽车内外饰件。
中心与韩国专家团队合作预研的大深度、薄壁奥氏体不锈钢拉深技术,除了应用于小家电不锈钢内胆的生产,还成功拓展至宁波欧琳集团的高端水槽制造。
主动服务,做企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与模具工程中心一样,浙江工商职院智能家电工程中心也主要服务于地方家电产业群,致力于针对宁波及周边地区智能家电产业,开展智能家电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宁波民营企业多、中小企业活力强,但也存在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浙江工商职院智能家电工程中心副主任张青波说,就宁波家电行业而言,不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尚未掌握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他认为,作为高职科研机构,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服务,做企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走进智能家电工程中心,智能家电研发室、智能家电测试室、SMT产品试制室、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实训室等一应俱全,200余台套的设备可直接用于智能家电核心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除了硬件,中心还依托学校智能电子学院,拥有了高级职称占比达63.3%、硕士及以上学历达76.7%,其中包括6名博士(含2名在读博士)的专、兼职研究队伍。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中心开发出的洗衣机智能控制器,可实现自动感知洗涤时间和清洁程度效果,2016年4月已投入小批量试生产,实现产值800多万元。今年,中心又协助当地一家企业研发的一款健康型洗衣机,突破的技术,将为企业带来近5000万美元的出口产值。
去年,中心被宁波市科技局认定为宁波市智能家电重点实验室,未来将进一步引进高端研究人才,搭建成为宁波市智能家电公共研发平台,解决智能空调、冰箱及洗衣机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
“通过平台,实现‘应用一代、研制一代、储存一代’目标,促进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建设。”张青波说。
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创”综合平台
高职科研的方向在哪里?浙江工商职院给出的答案是,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
以“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这是由浙江工商职院牵头,在宁海县政府和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支持下组建而成。而学校对接宁海县政府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可追溯至2004年。十多年来,依托宁海模具、文具等产业优势,学校陆续打造出一个与区域“模具机电”等产业链发展相匹配的先进制造业专业链。
经过多年的培育,由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两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服务型专业和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市级教育服务型专业为基础,同时聚集和吸纳国内在模具技术上具有研发优势的高校、企业,中心已成为扎根产业土壤的“产学研创”综合平台。
至今,中心已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信息研究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省级教学改革等近三十个研究课题、项目,横向到款980万元。“平台所释放的红利,使政、校、企各方得以互惠共赢,而最直接受益的就是学校的师生。”
截至2017年,中心已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外观专利248项,其中14项专利转让、50多项专利成功应用于生产,教师的研发能力和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涌现出许多校园“发明大王”和“创新创业明星”。
不仅如此,中心还培养出了一批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及工匠精神的精品毕业生。2015年毕业生胡涛涛被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中心录用为研究员;2012年毕业生卢星星,从987名来自8所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学员中脱颖而出,在上海大众顶岗实习期间就完成3项技改,被评为“金牌学员”并赴德国总部深造。
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姚奇富介绍,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已于去年9月落户该校,未来将推动宁波传统模具制造迈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学校的大数据研究所也已搭建了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先进技术的云计算环境,同时正在创建一个轻量级的大数据应用平台,预期通过三年左右建设,不仅可以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基地,也将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精准决策依据、为企业解决发展屏障发挥作用。
“走活‘产学研创’这盘棋、走好高职‘科研兴教’之路,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姚奇富说。
(姚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