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红十字会在行动。近年来,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高原,一大批群众通过“博爱家园”项目得以脱贫致富,红十字会“博爱”之花在玉树高原竞相绽放。
这两年,经营了半辈子游牧的扎西然丁加入了创业大军。在玉树市甘达村,41岁的扎西然丁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和全村20多名牧民一起打拼。他们前行的动力来自玉树州红十字会。
扎西然丁所在的甘达村是个贫困村,2015年以来,村里组建了一支马术队,喜欢马术的20多个村民聚集在一起,想通过马术表演来增加收入,改变生活面貌。村民的想法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可从何处筹集资金,购买优良马种难倒了大伙儿。
2015年春天,红十字会的到来,让甘达村创业致富的种子开花结果。玉树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了解村民的想法后,经广泛论证,认为依托日益繁荣的旅游及文化演出市场,马术表演经济效益可观。为支持马术队尽快运营,玉树州红十字会在甘达村开展“博爱家园”项目,资助50万元用来购买马匹,维持日常训练和运转。
“博爱家园”项目是红十字会根据地方需求,结合牧民脱贫致富的实际需求,用生计基金等扶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专项项目,使贫困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有了红十字会的资金支持,扎西然丁和伙伴自己挑选满意的马,很快就开始了训练。自去年以来,大伙儿一年四季都没闲着,夏天旅游旺季,马术队被邀请参加各种节庆演出,满足游客观赏和体验的需求,一闲下来就抓紧训练。
“每次演出人和马都会有收入,各150元。”今年夏天,扎西然丁参加各种马术演出一共挣了3000多元;马的收入则用来平时的喂养,剩余的作为基金,用来继续添置马匹,扩大马术队伍,使更多村民受益。
“博爱家园”项目的实施,也在甘达村撒下了公益的种子,训练演出之余,扎西然丁还和37名村民组成水源地环保志愿者服务队,行走草原深处,保护每一个清流涌动的泉眼。
“不能让人、车和生活垃圾污染了泉眼。”一发现泉眼被污染,志愿者会及时清理;为了提醒过往车辆,他们还会设置标识牌加以区隔。在志愿者的努力下,草原上300多个泉眼得到了有效保护。“红十字会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我们心怀感恩,作为一名志愿者,也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奉献自己的爱心。”扎西然丁说。
在玉树,“博爱家园”项目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了“一村一策”的运营形式,因地制宜,支持农牧区产业发展,项目的经济社会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
玉树市上拉秀乡加桥村是一个纯牧业村,村民世代以游牧为生。可近年来,牧民逐渐发现,由于畜种未能及时更新,牦牛体型越来越小,还不时有病害袭扰,牧民收入受到影响。在加桥村,及时更新畜种,补充优良品种,提高牦牛品质成为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
将体格高大的野牦牛和品种优良的家养牦牛配种,可以改良牦牛品种,提高出栏率和牦牛价格,经过反复试验,牧民们知道通过这种方式就可改善经营局面,可采购野牦牛,更换优良家养牦牛品种需要一笔不菲的前期投入,这让加桥村牧民一筹莫展。
玉树州红十字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该村开展了“博爱家园”项目,提供50万元资金用于改良牦牛品种。资金拨付后,由村民自行决定如何分配使用。加桥村用这笔钱从附近的类乌齐县买了20头优良种牛,同时引入一批野牦牛进行配种。同时,在配种季节,也容许村民将自家的牦牛投入基地参与配种。
在加桥村,自从“博爱家园”项目实施以来,草原上的牦牛壮了,村民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起来。“以前一头牦牛只卖几千元,现在能卖到一万多元,收入有了保障。”村民扎西才让高兴地说。
自2014年以来,青海省红十字会在6州2市24个县(市、区)82个村(社区)开展“博爱家园”项目,项目总投资额3247.05万元,其中,玉树投资2300万元在46个项目社区实施,内容涵盖打造特色传统文化产业项目的文化扶贫、探索生态利民的生态扶贫及各类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项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效益。
“通过提供启动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群众自主创业、发展生产,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开发式扶贫综合效应。实践证明,‘博爱家园’项目已推动红十字会精准扶贫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红十字总会组织宣传部长姚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