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突然黑屏,厨房里日光灯不停闪烁,换气扇时断时续,启动又骤停的响声听着格外粗重。
“真的要断电了?”我惊出一身冷汗。
带着伞出门看,街上空无一人,小区里上百年的老树被吹得群魔乱舞,站了两分钟,裤子已经被暴雨打湿。
这就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在大西洋上生成的最强风暴“艾玛”了。这一刻,我是真有点后悔没买个装电池的收音机。
老实说,没想到在美国,“迎接飓风”是一件这么忙的事情。
第一次意识到异常,是几天前在超市里。满架子的饮用水,被抢购得所剩无几,空空的货架嵌在其他满满当当的商品中间,白得锃亮。
乘出租车回家,发现路边家家户户都开着电视机,屏幕上全是飓风的气象图,我明白过来:“艾玛”会经过亚特兰大呢。
那时候,已经是周六晚上。再过36个小时,飓风就会抵达亚特兰大。在抵达亚特兰大之前,它会让临海的佛罗里达州600多万用户断电,把迈阿密沿海的棕榈树吹成扫帚状,再连根拔起,使加勒比海诸岛断水断电、遍地瓦砾。在它还没有登陆之前,人们一度预估这场大风在登陆美国时中心的风速达到78米/秒,风暴能量是之前肆虐得州的飓风“哈维”的3倍——要按照国内的标准,风速达到51米/秒就是16级以上的“超强台风”了。
但在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一切。
直到出租车司机说起“这两天街头到处都是从佛罗里达州跑出来的人”,我才发现,这座城市已经参与到了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撤离中。
飓风来临前,政府一声令下,超过600万美国人离开了他们在佛罗里达的家。
这时候就有点后悔平时沉迷于刷微信公众号,打开电视就上YouTube看国内热播电视剧的习惯了。一心关注着吴聘领盒饭,竟然脱节到无视已经飘到头顶上的天灾。
于是赶紧回家打开新闻频道,一连听到3声“15英尺”(约4.57米),定睛一看,佛罗里达州州长正在发表讲话,旁边还有一个比划着手语的翻译,从表情就可一望而知情况之严峻:
“想想看,15英尺,这水位可能比你家房顶还要高……”“这场暴风雨可能是致命的。”“我希望大家在这场风暴中生存下去,我希望每个人都安全。你知道,在风暴里,我们是没法派人来救你的。”
作为离佛罗里达州最近的一州之首府,亚特兰大成了灾区市民逃难的首选城市。
这儿的灾前准备工作可算得上让人眼花缭乱。城南郊区一处面积843英亩的赛车场,主动为订不上酒店的外地灾民提供了露营搭帐篷的场地,预计能收容1万多人。赛车场总裁说,自从2004年收容过一次避飓风的的灾民之后,再有类似的事情,乡亲们总会给赛车场打电话——得到的答案当然会是Yes。
消息传出后,连锁炸鸡店和咖啡馆也在赛车场免费提供食物。慈善团体和志愿者随后到来,提供帮助,比如指引那些没带帐篷的人去有屋顶的建筑(譬如附近中学的体育馆)栖身。
公交会停运,商场会提早关门……新消息不断通过社交网站传来。
距离飓风抵达亚特兰大还有20个小时的时候,我们收到了电话、邮件、短信,都是同一个内容:学校告知所有学生,接下来两天,校园关闭。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还有点新鲜:自然灾害发生前,整个社会就已经全是“抗风救灾”的气象了。
之前看新闻,只知道飓风“哈维”雨量巨大,把得克萨斯州淹得不轻,但切身体会到飓风出现之前的这一连串准备工作,思路就不一样了:那么多人受灾,他们是哪个环节做得不够呢?
虽说亚特兰大“应该”不会有事,但我愣是被一次次的通知刺激得感觉必须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于是,趁着真正的飓风还没到,我们又去了一回超市,风中凌乱地拖回家一堆“救灾物资”:够喝两三天的纯净水、食物、备用电池、手电筒……我这辈子还没试过那么认真地迎接一场自然灾害,完全用“三天断水断电”的标准给自己储备物资。
等电视机直接瞎掉,家里日光灯跟闹鬼一样忽闪忽闪,才认识到风灾的影响:连华人餐馆都已经送不了外卖了,因为餐馆已停电。若家里电一断,煮饭烧水立时皆不可能;再想想我们住的老木屋——平时总为自己住在亚特兰大市的“古迹保护街区”而高兴——掐指一算,这150多年历史的房子,建造的时候清政府还在呢,能扛住风吗?
电力不稳定了一阵之后,小区并没停电。只是,昨天还在朋友圈欢呼学校放假的中国同学,这会已经在哀嚎“窗户被吹掉了”。
可理论上飓风中心过境之际,也就是风力最大的时候,还有10多个小时。
看了同学群里到处停电的讨论,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把手机电脑都充上电之后,整理了一下冰箱,我决定把里面的蔬菜肉类全都煮了。
我可能不是最糊涂的灾民。本地媒体报道说,有一妇人,昨晚去超市买水时走了3家店也没找到一瓶水,路过的加油站发现都已经没汽油了,才意识到这次也许要刮大风。
现在,街上没有行人,地上落满了树枝。
我躲在同治年间建造的老木屋里,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