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小班化教学、名师授课、学生参与课程设计

南京大学兴起DIY研读课

谢智颖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18日   04 版)

    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南京大学学生李东兴在网上提交了几门DIY的研读课申请表。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这类课程。课上研讨辩论、到浙江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参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学期《中国近代人物研究》DIY研读课程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她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参加这类课程。

    3年前,南京大学开始“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面向全校本科生推出“悦读经典计划”,DIY研读课程是“悦读经典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南京大学教务处老师于天禾介绍说:“DIY研读课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与开设的其他课程不同,DIY研读课从课程设置到开课、授课,全部由学生主导完成。学生按照选课流程通过遴选后,在开课的前两周内可以先试听,教师根据学生试听表现和对课程教学要求的适应度作出微调。课程采取研讨的形式,每个课堂一般15个人左右。

    “悦读书社”现任社长、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汪斌是策划者之一,他介绍说,当时学校安排的通识课都是大班上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通识课内容较为浅显,适合大一新生,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来说,他们会希望有更高层次的课程。我们就想开设这些小班研讨课,让同学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一想法得到校方的积极响应,南京大学悦读书社、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共同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教学与管理模式——DIY研读研究课程。

    悦读书社收集全校同学们的课程需求并汇总,然后在学校的支持下,邀请名师讲课。他们还借鉴国外高校的课程设计经验,让学生参与设计课程,并和老师共同商讨教学方式、上课形式。

    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南京大学DIY研读研究课推出首批6门课程,2017春季学期推出32门。今年9月开始,课程增加至51门,近1000人选修。

    77岁的南京大学名誉教授、来自法国的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今年受邀授课。他开设的全英文通识课《现实:文学与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因为学生报名太火爆,学校开放了100个名额。

    汪斌说:“‘DIY研读课’原则上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普通本科生研讨班,一班15~30人不等,本硕(博)合上课程,则是5~10个人,但根据课程报名情况会对名额作出灵活的调整。”

    海外教育学院的学生李雨萌上学期选修了《四书》的研读课,她说:“课堂上,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许多阅读材料和学习任务,虽然课程负担有些重,但我们确实在经典文献的研读中获益匪浅。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提出问题、表达想法、阐明观点。这个过程让我认识了一群有学术理想的朋友,感受到了一个大学课堂应有的氛围。”

    展望DIY研读课未来的发展,汪斌说希望能涉及更多的学科,“DIY研读课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质量和广度。”他说,目前DIY研读课比较偏向人文社科,理工类课程比较少,选课的同学也更多是人文社科专业。这个学期增加了小语种课程,下学期会尝试增加更多理工科的课程,健全学科谱系。

    南大教务处处长邵进说:“为增强通识教育,学校列出了‘悦读经典计划’书单,每一本书都开了在线读书班,DIY研读课是升级版,是达到精品通识课要求的核心课程,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兴趣与学术研究素养,这是在教学改革框架下,为培养跨学科人才、创新型人才积极进行的尝试。”

    本报南京9月17日电

谢智颖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18日 04 版)

彰显主流价值 弘扬时代精神
南京大学兴起DIY研读课
300余文物亮相国博“秦汉文明”展
湖南长沙:生态农田会“呼吸”
河北青年创客与省长“有个约定”
众多“神器”亮相2017年网络安全博览会
以花为媒富乡亲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