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山公路上艰难行驶了两个小时,汽车终于到达海拔近1900米的将军山山顶。氤氲的雾气中,几十名官兵整齐列队,巨大的球形雷达罩若隐若现,这里就是被誉为“鄂西第一哨”的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巴东雷达站。
9月中旬,山上已经凉意袭人。站长焦战涛告诉记者,这里是原总后勤部确立的二类边远艰苦连队,海拔高、湿气重,自然环境恶劣。去年进入10月后不久,雷达站就迎来了第一场雪。“半年大雾弥漫不见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见地”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同时,这里又是鄂西地区具有战略地位的空防阵地,常年担负防空警戒和重要目标预警任务,每天保障上千架次飞机飞行。自组建以来,雷达站官兵战风破雾、洞察千里,连续27年保持雷达情报合格率100%。
中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政委曲德华介绍,习主席视察空军部队时提出了思想政治要过硬、打仗本领要过硬、战斗作风要过硬的“三个要过硬”战略要求,巴东雷达站就是把过硬的标准落地落实,融入战斗力建设末端。
“小小操纵员,连着司令员”
走进巴东雷达站,一块刻有“鄂西第一哨”5个红色大字的山石格外显眼。说起这个称呼,就不得不提起发生在雷达站的那场经典战例。
2011年8月,雷达站正在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操纵员伍文坐在狭小的方舱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随着雷达扫描基线一圈圈转动,屏幕上出现了密集的回波丛。突然,他发现责任区外,距离该站百余公里处有一批异常空情。
一同值班的操纵员金成回忆,目标一直在往前移动,回波时有时无,“这种情况可不多见。”他们持续跟踪,迅速上报。值班战勤班人员果断处置,圆满监视了此次情况。
最终,该批目标被确定为空军未知条件下实兵检飞任务。当时,该雷达站在众多单位中首点发现目标,“鄂西第一哨”的美誉不胫而走。
“小小操纵员,连着司令员。”站长焦战涛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时刻盯紧责任区空情,不能有任何闪失。”
时刻保持战备意识是一名雷达兵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雷达兵的特点就是平战一体,平时就是战时。”指导员俞梦溪告诉记者。
“如果战斗打响,我准备好了吗?”在通往雷达阵地的“战备通道”旁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每次走上战位前,战士们都会对着标语扪心自问。这条由30级台阶组成的通道一头连着连队住宿区,一头连着雷达方舱,战备转进的铃声拉响时,雷达兵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战位,捕捉空情。
据焦战涛统计,近年来巴东雷达站上报的空情数量不断增多,任务压力增大。“以前头顶上只有一条航路,现在有很多条。”为了提升连队战训水平,他带领训练骨干建成了全旅第一个实战化训练战勤研究室。
走进战勤研究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巨大的沙盘,沙盘内地貌、空域和雷达探测范围等战情要素齐全。遇到演习演练等任务,官兵们都会提前在沙盘上进行推演。
“沙盘上标记了重要的地标和遮蔽角,责任区里哪些区域容易出现信号暂时消失的情况,哪些地方容易丢失目标,我们都摸得一清二楚。”指导员俞梦溪自豪地说。
沙盘的上方悬挂着中外多型战机的模型,墙上贴着各型航空器参数,官兵们在这里进行任务推演、背记航空器参数,小小的屋子里经常挤满了人。
此外,他们还尝试研发能够准确判定目标机型的软件、举办介绍雷达专业知识和心得的“讲武堂”,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雷达兵的训练没有摸爬滚打,屏幕和键盘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要打赢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俞梦溪说。
“志气要比山高、本事要比山高、境界要比山高”
临近中午,山顶的阳光变得异常强烈,照在身上火辣辣的。但对于巴东雷达站的官兵们来说,这样的天气完全算得上一种享受。
“夏天紫外线两天就能把人晒脱一层皮。”雷达站第十三任副站长、现任某地公安局老干科科长的高新平介绍。此外,他还回忆起了自己在雷达站的艰苦生活:冬天雪下到齐大腿、七八月份基本没有水、一年四季被子都是潮乎乎的……
在雷达站待了近14年的四级军士长金成记得,以前一到冬天,墙上、地面、屋顶上就会结厚厚的冰,直到近几年房子安装了双层门窗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最难的是吃水问题。雷达站海拔高,大部分生活用水都来自于山下蓄水池蓄积的雨水。冬天大雪封山难以取水,战士们就找干净的雪化水;遇到干旱时节,雷达站只能协调消防车到几公里外去拉水。
今年4月,上级在山下的镇上为雷达站修了两个大蓄水池,还在山上修了新水池,通过水泵把水抽到山上,大大方便了官兵们吃水用水。
除了艰苦的生活条件,雷达站官兵还要忍受孤独与寂寞,有时还要承受爱人的误解。1991年2月,原操纵班长向波春节休假时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王艳订婚。由于任务繁重,婚期一推就是半年,两人感情出现了危机。
眼看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将要结束,全站官兵轮流给向波的女友写信,真诚邀请她来连队做客。长途跋涉来到雷达站的王艳,看到的是几间石头砌起来的小屋和不停旋转的雷达天线,环顾四周,是被云雾环绕着望不到边的群山,眼前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她。最终,两人就在连队的两棵青松旁举行婚礼,那两棵挺拔的松树也被雷达兵们命名为“同心林”。
虽然面对各种困难,但巴东雷达站的官兵仍然执着地坚守在雷达阵地上。2013年冬天,站里安装数十吨重的雷达防风罩时突遇8级以上大风,眼看着防风罩就要被吹落山崖,全站官兵冒着大风继续操作,没有一个人退缩。最终,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防风罩终于封顶成功,不少战士不顾手冻裂、流血,一个劲儿地乐。
最近几年,连队还组建了“山之峰”乐队,创作了站歌《巴山之巅》,并把“志气要比山高、本事要比山高、境界要比山高”的站训融入歌曲。从此,每当乐队的小伙子们排练,这句被一代代巴东雷达兵践行的口号就会在将军山山顶回荡。
“雷达站官兵和驻地群众像一家人”
“你们是开飞机的吗?”“雷达和孙悟空谁看得更远?”除了雷达兵的铮铮誓言,这座海拔1892米的雷达站还聆听过孩子们充满童趣的提问。
指导员俞梦溪介绍,雷达站会定期举办军营开放日、国防教育日等活动,邀请驻地小学的学生参观巴东雷达站。
面对那个巨大的“迷彩足球”和身穿空军蓝的叔叔,孩子们会提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是飞机的眼睛。”“空军就是插着翅膀的人,守护着头顶的天空。”雷达兵们的回答同样“不按套路出牌”。
除了军营开放日和国防教育日活动,近10年来,巴东雷达站官兵每月都要到驻地小学升一次国旗、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升国旗时,学生们见到解放军叔叔就很尊敬,队列非常整齐,站在国旗下听解放军叔叔讲话也很认真。”驻地镇中心小学教师张斌笑着说。
一次,他看到雷达站排长万新磊给一个孩子发糖,孩子吃完了糖把糖纸展开叠得整整齐齐。“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解放军战士的尊重。”他说,“要知道,她平时课本都没叠那么整齐。”
张斌也曾带孩子来雷达站参加军营开放日活动,他发现回学校后学生们也会学着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儿,写作业也更加认真了,因为他们发现解放军叔叔也要“做笔记写作业”。
今年暑假,从驻地山村考出去的大学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大二学生雷坚文回到家放下行李,找出鲜红的荣誉证书一口气跑到雷达站。拿到国家奖学金的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分喜悦分享给雷达站的官兵们。
从1997年开始,巴东雷达站党支部积极参加空军党委“蓝天春蕾”计划,专门设立“蓝色贝雷”帮扶基金,每月定向资助3名特困生。雷坚文就是他们帮扶的孩子中的一个。
俞梦溪告诉记者,在雷达站官兵们的爱心接力下,先后有20名学生实现求学梦想,他们中有的坐在小学课堂里接受教育,还有的已经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此外,雷达站官兵还与驻地贫困户结成对子进行帮扶,每月去驻地福利院慰问,帮老人打扫卫生、剪头发修指甲……每到春节,驻地群众杀了猪,不忘给他们送来新鲜肉;新苞谷下来了,不忘给他们送一份;雷达站通往镇里的山路也修成了水泥路。
“雷达站官兵和驻地群众像一家人!”指导员俞梦溪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