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9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面对老前辈,有没有底气说我是你的传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惠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20日   07 版)

    和老乡们打成一片。陈美蓉/摄

    稻谷泛黄时,曾润洲走进寨下村一户人家,门口的白狗摇着尾巴迎接他,他熟络地进屋坐下,问起男主人割稻子的人手够不够,男主人的妈妈陈江秀笑出了深深的皱纹。这家的3个孩子藏在门后,笑嘻嘻地拿手机偷偷给他录像。看到他们,曾润洲过去检查这家上小学的大女儿的功课。“你的字写得比原来好了呀。”他说。

    等到要走的时候,陈江秀一会儿双手拉住曾润洲晒黑的胳膊,一会儿拉着他的手。曾润洲是井冈山市人武部一位老职工,这个拉住胳膊的动作,他和人武部的同事们都非常熟悉,当年的红军官兵也非常熟悉。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武部是我军成立最早的红军武装部,该部的军人下乡时常被老乡拉住胳膊和手,有时是进门时,有时是要离开时,高兴与依依不舍的表情在老乡的脸上交替,“看到绿军装,就好像看到了亲人”。

    “老百姓把你当亲人,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井冈山市人武部部长刘宗成说,“井冈山人民还像当年一样支前。”他脸红得像喝多了酒,其实是因为经常下乡帮扶贫困群众和组织民兵演练被晒成了红棕色。

    距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过去了90年,这片孕育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曾被国民党军队烧秃了山头,现在八成以上的面积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支绿色扶贫队穿梭其间,支持老区脱贫攻坚。有老乡说,如果人武部现在来“扩红”,“我们还是要把最后一个儿子送去当红军,最后一碗红米送去当军粮”。

    “如果不干好这个工作,就对不起老乡”

    头发白了近半的曾润洲今年55岁,曾在寨下村做驻村第一书记。他会说好几种方言,包括陈江秀说的井冈山土话,“现在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了,别人都听不出我是哪里人”。他流利地跟陈江秀拉着家常,陈江秀说到动情处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这可不是曾润洲初来寨下村的待遇。

    “别的地方当第一书记的都是副局长、银行副行长。”村民们不禁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这个土生土长的老兵。曾润洲第一次召集村“两委”开会,只来了两个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井冈山市人武部的干部职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搭建一个强有力的村支部。曾润洲拿着村“两委”的名单挨家挨户走访,给村民讲当年祖辈们争当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并趁热打铁,结合基层选举充实了一批“致富能手”“土秀才”“田专家”到村“两委”。

    但是真正让村民接纳他的,还是发生在陈江秀儿子唐作辉家的事。

    患病不能干重体力活的唐作辉原来是贫困户,全家靠他媳妇打零工维持生计。曾润洲不但帮他求医问药,更在农忙时,自掏腰包找人来帮他家割稻子。那天很热,曾润洲也下了地,他割好一大把稻子,就一扭一捆放在旁边,跟老乡捆的一样整齐。突然,曾润洲中暑倒在黄色的稻谷地里,附近的村民七手八脚把他抬到阴凉处,还从乡里叫来了医生。

    当晚回到他借住的村民家后,这家的老妈妈把家里仅有的两个土鸡蛋拿出来给他煮面吃,他的眼泪流了下来,“如果不干好这个工作,就对不起老乡”。

    此后,老乡们接纳了曾润洲,经常主动找他聊天。很快,他搞清楚了全村586人的情况,并建立了1万多字的民情手册。曾润洲和强有力的村支部帮每个贫困户寻找脱贫路,并协调引进地方公司今年新建光伏产业基地58.2亩,每年可为100户贫困户新增股权分红30万元。

    “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人武部干部职工不愧是红军传人”

    寨下村属于井冈山市人武部帮扶的坳里乡,这个偏远的山区乡是当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登上井冈山的第一站。与坳里乡类似的乡镇不少,这里不缺旅游资源和乡村美味,但山路难行,游客进不来,粮食水果出不去。

    村支部强起来了,井冈山市人武部第二步就是帮助修建基础设施,但钱从哪里来?

    井冈山市人武部的职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一名职工参加同学聚会,他当老板的同学不解地问:“就这点钱,还干得这么有劲儿,图什么啊?”这名职工说:“我们没有高薪,但我们高兴。”

    说起这件事,刘宗成红了眼眶,他眨了好几次眼才把眼泪憋回去,“难道他们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我们的职工能有这样的觉悟,特别让人感动。我们物质不丰富,但是精神愉悦。”

    就是这一点收入,职工们还会主动留一部分帮助贫困户,为了修路造桥,他们只得出去“跑关系”。

    村里一座两米宽、用了40多年的木桥被冲垮,水流小的时候村民还可以水过河,河水上涨时只能用附近干活的铲车把人运过去。刘宗成向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但已错过审批时间。于是刘宗成和井冈山市人武部的干部职工跑起了“关系”,硬着头皮找老领导说情,最后为桥梁立项建设开了绿灯,解决了100多万元的资金。

    但这些钱还是不够,他们又自己出去拉赞助,人力不足,就组织民兵参建。建成后,村里在桥头立了一座近3米高的石碑,上面写着鲜红的五个大字——军民同心桥。

    一名当地93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说,“当年红军把木桥修到山里,今天人民子弟兵把水泥桥修到山里,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人武部干部职工不愧是红军传人。”

    井冈山市人武部“自己动手”的能力在下七乡光明村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刘宗成说,“因为不通公路,村里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富余的农副产品烂在山上。”

    虽然只有20来个干部职工,但井冈山市人武部还有900多个基干民兵。于是,他们组织了600多名民兵与村民一起奋战,穿越30多个大小山包,修通了一条“光明路”。

    如今,干净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在黄绿色的稻田中,可以通到大部分村民的家门口。这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协调400多万元资金修路的成果。

    “跟那些烈士相比,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当地牺牲了4.8万余名烈士,其中3万多人没有留下姓名,默默无闻。

    “跟他们相比,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吉安市吉安县人武部副部长、井冈山市人武部原政工科长颜明春说,他们浸润在这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土地上,每天都接触这段红色历史,经常被感动。

    在一次座谈会中,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的孙子讲起奶奶的遗言:“她去世前说,死后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到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边。”曾志曾任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

    接下来的话让颜明春和现场的人眼泪流得更多了。“战争时期,小井医院有100多个伤病员来不及转移,面对国民党的逼问他们就是不说红军的去向,最后全被杀害。她是想跟自己的战友在一起。”

    颜明春说,老区的红色精神感染着每一个来“朝圣”的人,“很多人都说这辈子要来一次井冈山,回去的时候会感觉很不一样”。

    红色精神也在田间地头传播,这些穿着绿军装的人,经常给老乡们讲当年的红色故事, 红色教育与红色扶贫结合了起来。

    在井冈山市人武部的帮助下,团中央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落户在茅坪乡坝上村。毛泽东曾在该村养病一个多月。现在,穿着红军服的游客来此体验当年红军的生活,村民们送上红军吃的红米饭和南瓜汤,旅游经济红红火火。

    屋顶不再漏雨,“白天如黑夜”的土坯房被修葺一新,老乡的钱包鼓了起来,笑容也多了起来,看到熟悉的绿色身影就会热情地拉住胳膊聊家常。

    “看到我们真心实意干实事,老乡们就以穿上军装为荣”

    过去,山沟里的老乡想走出大山,多数是靠上学和打工。现在,越来越多村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部队去历练。今年井冈山市人武部征集的兵员中,有一半以上是大学生。

    “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收获的是民心。”刘宗成说。他面对井冈山市人武部的100多块荣誉牌,不断扪心自问,“面对老前辈,有没有底气说我是你的传人?”

    他们的底气,在看到老乡贫困生活时流下的热泪里,在为贫困生设立的助学金里,在帮村子发展的特色产业里。

    今年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人武部被井冈山市委市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该部开展“联学、联创、联建”活动协调涉农扶贫资金近1亿元。

    面对人武部的成绩,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了“3个没想到”:“没想到江西省军区这么重视,没想到帮扶力度这么大,没想到人武部发挥桥梁作用这么好。”

    “看到我们真心实意干实事,老乡们就以穿上军装为荣。”跟人武部其他官兵一样晒得很黑的井冈山市人武部政委孙其兴说。据介绍,在新时期,“扩红支前”的传统彰显为征兵工作的“井冈品牌”——把好青年送到部队去,井冈山市人武部实现了连续56年无责任退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惠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20日 07 版)

训练没有摸爬滚打,屏幕和键盘就是他们的战场
机器人会改变战争形态吗
“面对老前辈,有没有底气说我是你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