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自己过了30岁的生日,回想上大学以来的11年,本科读了4年,硕士读了两年,工作了5年,博士还在读,走过了3个校园,见过1000余名学生,也经历了一些事。站在而立之年,往回看,不免有诸多感慨,往前看,也有一些勉励。以下的话各位同学挑着读,对你未必有用,如果有那么一两句能对你有所启发,与有荣焉。”9月,北京交通大学的辅导员张琪在自己的微信公号“琪人琪语”上写下这样的话。
这个30岁的年轻人走上辅导员岗位的那年正好赶上党的十八大召开。5年来,他在工作中充分感受到高校思政课越来越受重视,见证了思政工作带给学生的切实变化和成长,同时,自己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5年来,北京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本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原则,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力图让每个大学生有实际的获得感,让他们在大学期间获得真正的成长。
唤醒内心的力量
“真没想到,进入大学就能在故宫里上课,主讲老师竟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大咖讲解、现场参观的教育模式,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北京大学新生吴宛谕说。
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吴宛谕迎来了2017年北京高校新生引航工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课”,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广博的知识及对北京的热爱,让很多学生热血沸腾。据介绍,此次中华优秀传统课共10讲,除单霁翔主讲“文化自信”,还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主讲“传统文化与人文修养”,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主讲“北京历史文化”,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主讲“北京‘三个文化带’”等。
德国一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近些年来,北京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正是在力图唤醒青年大学生内心的力量,点亮他们心中的那盏灯。
北京市利用每年新生入学契机,在全市高校广泛开展新生引航工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帮助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渐成为高校新生教育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
另外,北京市还举办了“青春与价值的对话”系列活动,邀请奥运冠军、知名人士、师德标兵、心理专家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共话人生价值,探讨人生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北京高校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已培训学员1122名。
让学生爱上思政课
现在到北京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上,鲜见捧着手机的“低头族”、目光呆滞的“神游族”和趴在桌上的“呼呼族”。在北京的不少高校中,思政课已不再是记忆中的老面孔,不少年轻教师把思政课上得“风生水起”,学生的出勤率不再靠点名来维持。
近年来,北京市以改革为驱动,推进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从北京师范大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教学法”,到北京联合大学“问题导入式教学”等,思政课从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入手,对传统教材体系进行专题再造,受到学生欢迎。
与此同时,思政课堂也借助新媒体技术释放新活力,清华大学已实现全部4门思政理论课慕课上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利用新媒体打造“微课堂”,北京理工大学在思政课中引入VR技术,北京工业大学的老师沈震利用智能手机开展“互动式智慧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创新,多所学校推出思政课公众号,提升了思政理论的传播效果。
北京市还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启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高精尖”项目,建设高水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资料库和网络教学平台;创造性地开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级思政课公选课,组织胡鞍钢、李稻葵、金一南、韩毓海等19位理论名家共上一门思政课。
3000余名学生在聆听了名家们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报告后,大呼过瘾。“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么上,真可以称得上‘思想巨人震慑人心之课’。”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一名学生这样说。现在,名家共上的思政课在很多高校已经成为一座难求的热门课程。
除了邀请名家讲授思政课,北京市还开展了“部长进校园”“理论名家讲堂”等活动,20余位国家部委领导和40余位市、区领导走上高校讲台与大学生交流,讲政策、析形势,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深受学生欢迎。
帮他们解决困扰健康成长
把学生留在课堂上还远远不够,仅能武装头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政工作对大学生缺少吸引力。那些学业、就业、情感等问题是大学生们每天切实感受到的压力,只有帮他们解决了这些困扰,大学生们才能跟教师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健康成长。
北京市将“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1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的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北京市优秀辅导员评选标准和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
北京交通大学的辅导员张琪每年与学生一对一深度辅导超过1000次;首都师范大学辅导员王洵的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多个学生好友……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辅导员比例。当前,北京市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达1∶142,远超教育部要求的1∶200。通过扎实推进立德铸魂、结构优化、专业提升、职业发展和文化聚力等五大工程,北京高校支持大学生辅导员以零距离的专业服务助力大学生成长。
当被问到“大学期间对自己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人”,超过20%的学生认为是辅导员。调查显示,首都高校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超过80%。
5年来,首都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有了明显变化。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提供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有学生这样写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已清晰可见,中国梦就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