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祖国北疆医疗线上的改革先锋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28日   06 版)

    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腹地,是镶嵌在黄河“几”字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3万人。在这片辽阔的草原沃土,巴彦淖尔市医院一直是全市公立医院的“领头羊”。

    在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巴彦淖尔市医院稳扎稳打,巩固医院历史成果;主动出击,以新区医院的启用为跳板再上改革新高度。巴彦淖尔医院不忘三甲医院初心,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中心,大胆探索并推行以“多科联动、整合医学、泽福医患”为主旨的、以整合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核心的“八大中心”建设,奏响了改革奋进的昂扬乐章,成为祖国北疆医疗线上的改革先锋,成为护佑各族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堡垒,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好医院。

-------------------------------------------------------

    聚焦分级诊疗,引领整合医学新征程

    著名的“弯道超越”理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成败输赢往往取决于“转折点”。而医疗体制改革就是公立医院这条“赛道”上最大的“弯道”。如何在“弯道”处转得快、转得稳、转得好,无疑是实现超越的关键,更是2017年1月履新的市医院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巴彦淖尔市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牢牢把握改革规律,聚焦民生所需,将“分级诊疗”确定为第一个医改重点。“分级诊疗”是优化就医秩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其要义是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作为巴彦淖尔市唯一的国家三甲综合医院,市医院在“分级诊疗”模式中的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发挥地区牵头引领作用,主攻大病、重病、难病,把常见病、慢性病放给基层。在充分认清角色的前提下,市医院领导班子决定从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方面打开缺口,创新性地提出构建“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核心的‘八大中心’(其余七个中心分别是肿瘤中心、康复中心、妇儿生殖中心、体检中心、信息中心、质量管理中心、医改中心),争做全国医改示范医院”的奋斗目标。

    一、新区医院合理布局,为“整合中心”开路架桥

    巴彦淖尔市医院新区医院总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新区医院在规划初期就引入了“三级功能布局”、“医院主街”等先进设计理念。在更加先进合理的设计保障下,本着优化工作流程、缩短门诊患者就诊与检查路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宗旨,对急诊急救区域、康复区域、医技检查区域、门诊区域的布局做出科学的调整,为“八大中心”的建设与推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客观条件。

    二、急诊服务分秒必争,联合诊治全面保障

    市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是以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CCU、EICU为基础,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为一体的急诊救治体系。

    在管理运行方面,中心运用多学科联合治疗以及整合医学的前沿理念,46名临床专业技术骨干24小时集中在中心值班,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相关科室医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集合,同步掌握患者病情,免去科室间的交接会诊环节,让患者不出中心就能得到“诊治合一”的服务。中心的管理运行模式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医学原则,各部门共同发力,争取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转入康复病房。

    在医疗区域规划方面,中心充分兼顾患者需求和急诊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为院前急救区、EICU区、CCU区、ICU(A)区、ICU(B)区等5个病区,共设置床位150张。其中,ICU区实施全封闭管理,由护理人员完成危重患者的医疗生活护理;EICU、CCU区实施半封闭管理;院前急救区设立急诊挂号、收费、药房等窗口,随时为急诊患者提供服务。

    在医疗设备方面,中心配备呼吸机、除颤仪、床旁B超机、床旁血滤机、床旁血气分析仪、主动脉球囊反搏泵、食道调搏仪、急救升温仪、支气管镜、中央监控等各种先进医疗设备,满足急难重症的诊治要求。

    在科室联通方面,中心与同楼层的影像科、介入科,二层的超声科,三层的手术室、输血科、病理科等技术科室联合打通急救绿色通道,利用就近专用电梯与这些科室进行垂直联系,将科室合作运行的效率最大化。

    在收费标准上,医院在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2012版)》基础上,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护理级别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执行。

    市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一切为了急诊,为了一切急诊”的运行模式得到了中国整合医学理论倡导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的赞同与肯定。他认为医院目前的运行模式正是整合医学的初始阶段,并希望医院继续坚持并总结改进,逐步由多学科治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提倡的“干得对”向整合医学倡导的“干得好”迈进,待运行成熟后再作为可复制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三、绩效分配推行到底,医生回归看病本职

    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一线部队,医务人员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医改的成败。市医院着力突破制度壁垒和利益藩篱,积极探索符合医院实际及发展形势的绩效分配制度,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导向,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医院现行RBRVS (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绩效考核分配办法是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以相对价值为尺度支付医师劳务费用的方法。该办法与医疗收入无关,突出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符合“九不准”等相关政策要求,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诊疗项目技术难度和风险情况,鼓励医师技术创新,凸显三级医院功能任务。

    2017年,根据医院新的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配合“八大中心”建设的推进,医院在 “RBRVS”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基础上,按照“临床、医技科室绩效工资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行政科室绩效工资上要封顶下不保底”的主导思想,对现有分配方案进行调整:一是向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重点岗位如构成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ICU、EICU、CCU倾斜,适当拉开绩效分配差距,更客观公正地体现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值;二是创新“为主诊科室、协作科室双重计算工作量”的考核办法,引导、激励科室间团结协作;三是完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夜班费按接诊急诊患者工作量浮动管理,以及手术按例数、急缓程度分级别奖励等考评制度,更进一步突出医院以工作量、工作质量衡量技术价值的绩效分配理念。

    绩效分配制度的合理推行,成为医院各项改革任务进程中解决利益矛盾、形成有效激励的关键动力。

    四、星星之火点亮前途,多个中心整体推进

    急危重症救治中心逐步进入正轨为其他几个中心建立标杆。目前,肿瘤中心、康复中心已经开始运行,其他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其中,肿瘤中心整合心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成立胸腹部肿瘤组;整合泌尿外科、妇科、放疗科,成立泌尿妇瘤组;整合甲状腺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成立头颈乳腺组,共设床位150张。所有来院的肿瘤患者(包括良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各期恶性肿瘤)统一收治到肿瘤中心,经过中心相关学科临床讨论并提出合理诊疗意见后,再实施治疗。与此同时,中心引进全球知名的沃森肿瘤认知计算系统,确保患者得到有世界一流机构背书的、规范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康复中心紧随其后,秉承大康复理念,致力于实现医院从单纯医疗型向预防医疗、康复综合服务型的转变。康复中心积极启动了以心脏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肢体康复科为主的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同时,康复中心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相关单位在技术、科研、人才培训等多方面达成系统协作与全面帮扶协定,力争博采众长,在自治区重点学科的台阶上更进一步,尽快发展成为全国示范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聚焦基层提升,开创医联体新格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立医联体、发挥协同效应是医改工作的重要创新。市医院从2012年开始积极探索建立“城县紧密型”医联体,在这项工作上取得了“先动优势”。

    一、从无到有,建立上下贯通的医联体

    2012年底,市医院在全市首开先河,以全面托管的形式与磴口县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只有彻底解放思想,提高对医疗联合体服务宗旨的认识,才能突破条条框框限制,投身深化医疗改革的洪流。

    市医院在托管磴口县人民医院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谋划,积极探索,致力于建立服务群众、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时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现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的杨志平同志负责托管磴口县人民医院。四年来,两院始终秉持“平等协商、互助互利、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发展原则,在医疗、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形成互通,促使磴口县医院在全面托管一年后就摆脱了濒临解体的困境,两年后一举晋升二甲医院,并成为自治区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全国医改先锋百强医院”、“最具成长力中国县市医院改革之星”、“2016年度全国创新管理先进医院”。

    2015年初,市医院又与乌拉特后旗人民医院签订了全面托管协议。目前,其他五个旗县区人民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社区医院也都在积极地与市医院沟通协商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立事宜。

    在做好向下联合的同时,市医院也在积极开展向上联合的医疗合作和共建项目,力争与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形成联合体。医院依托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建设项目,利用与磴口县人民医院的服务链条,建立了北京宣武医院—市医院—磴口县医院的医联体链条,并准备逐步辐射扩散至乡镇卫生院。随后,医院又分别加入了北大人民医院全国心律失常医联体、北京医院全国高血压防治医联体和北京宣武医院全国远程脑卒中医联体,使得医联体的平台不断升级,链条不断完善。

    二、多举措发力,保障医联体提升基层

    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不强是深化医改进程中的重要障碍,在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中,突出医疗资源“下沉”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市医院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发挥龙头作用,拉动资源下沉,为医联体各成员单位间的协调互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章立制,明确职责是医联体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市医院积极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明确与其他成员单位的权责分配;建立健全医联体内转诊制度,对医联体成员单位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同时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医联体成员单位继续治疗和康复。绝不借医联体“虹吸”患者,进而使医联体真正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培养人才,促进合作是医联体提升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人才交流方面,市医院经常选派医疗骨干前往基层医院进行学术讲座、手术示教、疑难病例探讨、教学查房等活动,不仅为当地百姓送去了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而且还为联合体内的紧密合作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了技术、人才的联动。在远程医疗合作方面,市医院设立国际、国内远程医学中心,通过北京盛诺一家签署合作协议,与国外著名医院建立官方合作,为本地区有高端需求的患者提供海外医疗全程咨询与服务;与北京阜外医院、宣武医院、北京中医院、301、302等多家大医院和周边旗县、乡镇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通过网络让诊疗突破空间格局,实现了“国际国内知名医院专家——本地三甲医院专家——基层医院患者”的点对点服务模式。在全科医院建设方面,市医院发挥医院国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用,优先实行旗县、乡镇全科医生培训并为他们提供院内便利的食宿条件,从根源上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此外,市医院与乌镇互联网全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以“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全科医院工程项目,其中包括为医联体成员单位提供诊疗设备、专家支持,以帮助其强化“守门人”能力,让当地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健康档案、健康评估、危机预警、家庭医生、远程会诊等全方位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协同管理,有效监督是医联体合理运行的重要保障。在优化资源配置的方面,市医院着手建立医联体内的影像中心、病理中心、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为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改革方面,市医院借鉴“三明联盟”药械限价联合采购管理服务平台的运行经验,充分发挥带量采购的优势,主动联系并引进三明药械限价联合采购管理系统,以全市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建设为前提和纽带,成立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内各公立医疗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带量议价采购平台。在质量监督方面,市医院强化质量管理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控制与监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打造全市医疗质控中心创造条件,为指导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与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市医院医联体从创建到运行的全过程就像一面“三棱镜”,折射出医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决心,也折射出全市医疗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道彩虹。

    聚焦民生需求,创造患者就医新体验

    “群众就医秩序日趋合理,获得感不断增强”是衡量医改成功的重要标尺。市医院仔细梳理影响群众就医体验的薄弱环节,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等一系列高质量、接地气、有实效的革新措施,实现了“患者追着医生跑”向“医生围着患者转”的根本转变,医院的社会满意度和信任度明显提高。

    一、创新门诊工作,解决“三长一短”

    为有效解决门诊患者“三长一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就诊秩序,保障门诊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医院根据门诊工作特点,配合“八大中心”建设,相继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实行医师助理制度。在门诊大厅设立全科医生及医师助理工作区;从各科室选拔临床经验丰富、工作态度严谨、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医务人员担任医师助理,专门负责为患者提供义务健康咨询服务,并根据患者诊疗需要提前开具辅助检查单。医师助理制度有助于实现精准医疗,实现了患者就诊流程简化,同时为专科医生接诊患者提供更充足的诊治时间和更充分的诊治依据。

    (二)门诊医生限时限号。根据出诊医生的最大接诊能力实行适当的“限时限号”,要求每位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不少于10分钟,以此加强医患沟通,切实提高就诊质量。

    (三)调整门诊诊区。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专业间的联系,将门诊诊区按系统科学规划为内科诊区、外科诊区、肿瘤诊区、妇产科诊区、儿科诊区、耳鼻喉科诊区、眼科诊区、口腔科诊区、中医科诊区、康复诊区、皮肤科诊区,确保患者准确就诊。

    (四)加强门诊信息化建设。丰富预约诊疗方式,依托各类网络平台,相继推出网上预约、电话预约、手机预约、短信预约、终端机预约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使预约更加方便及时。开通门诊叫号系统,使门诊流程更加合理,候诊秩序更加规范,实现了诊室一医一患,既保护了患者隐私,又有利于医生全身心专注于患者。

    这四大举措有效地解决了门诊“三短一长”的问题,从质量和效率两方面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二、以人为本,细节之处见温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市医院致力于优化服务细节,处处透露出人性化的服务目标和对患者的体贴与关怀。一进门诊大厅,就有轮椅和免费接送的爱心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患者服务;空腹做完辅助检查的患者,走出检查室就能免费吃上医院专门订做的低糖低盐的面包,喝上热乎乎的茶水;中午无法脱机的透析患者可以免费吃上一份营养丰富的午餐;陪护重症患者的家属可以在就近的楼层休息,休息室免费提供折叠床、夏凉被;每个病区的患者可以在独立配餐区免费使用医院提供的冰箱、微波炉;当人们在医院任何区域感到口渴时,都可以在周边不远的地方找到净化热水器;患者及其家属闲暇时,可以去咖啡屋放松,也可以在爱心书屋读读书;贫困患者或其他生活困难的人们可以在“爱心屋”领取职工们捐赠的衣物和文体用品;住院患者在病床前可以通过电视点餐、移动APP点餐等形式从7家餐饮店甄选出自己心仪的菜品;院内设立特快专递服务点,为住院患者提供邮寄病历、报销发票服务;设置患者服务处,为来院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这一系列智能化、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细节,使得患者就医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患者在幸福中治愈疾病,让家属安心、放心更称心。

    如今,有着60年历史的市医院正收获着改革的累累硕果。改革让学科更强——今年4月,市医院儿童医院成立、全市第一所胃肠疾病研究所成立、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名中西骨伤整脊复位传承工作室成立、“西京消化病医院-巴彦淖尔整合中心”成立、包头医学院巴彦淖尔临床学院成立;今年9月,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也将相继成立。这一项又一项的强强联手,使市医院的学科建设有了新的支撑,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有了新的载体。改革让效率更高——2017年上半年,市医院急诊量与上年同比增长22.33%;手术例数同比增长15.6%,其中三、四级手术与上年同比增长7.58个百分点。改革让患者受惠——2017年二季度,医院出院人均费用与上年同比每人降低283元;医院药品收入同比降低13.6%;药占比同比降低6.54%;检查收入、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59%、1.12%。

    半年的时间里,市医院像一匹骏马,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在医改的征程上将改革举措串点成线,让改革任务有效落实,使改革成果加快释放。如今的市医院历经改革的洗礼,更如同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打破了“槽枥”的束缚,“食饱力足,才美外见”,发挥出保卫北疆人民生命健康的“千里之能”。正如草原上的骏马追求远方的朝阳,巴彦淖尔市医院也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全体干部职工将保持抓铁有痕的定力和韧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砥砺前行,铸就祖国北疆医疗线上的坚强堡垒,书写人民健康事业的新辉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28日 06 版)

祖国北疆医疗线上的改革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