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司格)9月23日,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中华文化学院成立20周年大会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论坛。
来自中、德、意、加等国的10位学者围绕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互通、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吸纳与创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机遇与挑战、中西文明对话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等议题展开对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文化学院院长严隽琪在致辞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中华文化学院将努力建成爱国人士的培养基地、中华文化的传播窗口、文明互鉴的交流平台。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指出,各国立足于本国的民族文化,才可能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使世界认识自己。当前,我们要努力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清楚中华文化,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在北京大学副校长、哲学系主任王博看来,中国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既要坚持“做自己”,注重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也要坚持“在一起”,注重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共通性。
“中国是欧洲文明的‘福分’,中华文化一直为西方文化提供滋养。”著名汉学家、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沃尔夫冈·顾彬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但长期以来,西方人并不了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历史,更不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开放对话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间互融互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开了大门。
据悉,中华文化学院是唯一一所以“中华文化”命名的中央级教育机构,主要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开展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20年来,学院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次300余期,培训港澳台和华侨华人学员逾2.5万人次。为纪念学院成立20周年,今年9月以来已相继举办“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