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军报》近日报道,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从湖北省赤壁市报名参军的169名地方青年一经确定入伍,人武部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符合每一个新兵体型要求的服装按照定兵名册一一对应发放到了新兵手中,让他们能够穿着合体的陆、海、空、火箭军及武警部队新军装奔赴部队。
每年新兵一旦确定被征召,为准备入伍后相关工作和生活就要发放一定的保障物资,而现有新兵被装保障工作存在着对象难确定、需求难预测、计划难精准、发放难准确等问题。像口杯、腰带、毛巾等均码的物品还好说,新军装要做到领到手的就十分合体则有些难办,往年通常都是在新兵入营以后,经过量体和调配才能保证他们穿上合适的新军装。
保障力连着战斗力,后勤工作也必须顺应战争形态要求提高战斗力标准,向信息化全面转型。尽管被装保障只是每年征兵工作中的一个小环节,但是为了有效扭转应征新兵被装适体率不高等情况,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从8月起,就会同军委国防动员部动员征集局在湖北省军区开始试点改革征兵被装供应保障新模式,今年新兵被装保障工作也较之以往发生了许多可喜的新变化。
在战时作战中信息主导决定了作战效能,在平时建设上数据先行往往会提升工作效益。总结过往新兵被装保障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新兵体征数据难以及时获取和确定。为破解这一制约瓶颈,有关部门在“征兵体检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针对性地增加了对应征青年“头围、胸围、腰围、脚长”等与被装保障相关的体检项目,从而提早掌握了新兵体型信息。
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要基于系统、形于体系、归于转型,后勤数据也只有基于系统才能发挥出信息的价值。为了提高被装保障效益,军委机关依托院校相关机构设计和完善了软件系统,在现有军以下部队被装管理系统基础上研发了“网上新兵被装精确保障系统”,从而将体检系统中导出的体型数据转换为被装号型需求,并实时上报、与后方仓库共享。
信息流必须引导物质流最终释放能量流,在一线征兵单位实时共享新兵被装保障相关数据后,联勤保障部队所属军需仓库就及时根据省军区确定的征兵被装号型需求进行备品,在定兵后预留的调拨时间内,按计划通过地方物流或单位自取等方式组织发送,人武部再按征兵被装供应系统生成的征兵被装请领表和新兵被装装箱单,提前将个人被装组织装袋并第一时间发放到新兵手中。
后勤工作如果能像保障打仗一样服务于平时,就一定能将平时的建设效益转化成战时的作战效能。今年新兵被装保障实现了由“预测号型概略式发放”向“量体定人精准式发放”转变,接下来还将逐步改进完善方案、扩大试点并全面推广。相信在信息技术、物流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军队后勤建设只要瞄准战斗力标准,就一定会有更多变化和更大发展。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