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五年了。前几天假期,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几杯酒下肚,有同学就开始吐槽:就业讲工作经历,提职要论资排辈,至于参与管理和决策,好像自己不沾边,这些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坐在一旁的老班主任默默听完抱怨后说:“你们说得都对,但是对比5年前的你们,发现是不是变化很大?反正我发现你们进步了。”
这5年,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变化?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决定创业,人们不都会认为这是不靠谱的选择;如果一个年轻人热衷于做公益,人们不都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不知不觉中,社会对年轻人更加宽容了,换言之,青年发展的环境更加好了。为什么?这是社会给青年赋权的结果。
以教育为例,有年轻人说,社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年轻人的学历越来越贬值。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普及了。社会给年轻人赋权,就是让青年拥有更大的发展权。在我国,青壮年人口文盲基本消除,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处于我国历史上最好水平,不得不说,这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了。
年轻人常常会抱怨,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往往要考试。其实,国家为青年赋权背后,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变革——社会更加公平,让年轻人有机会通过自己努力,改变个人命运,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进入公务员队伍,有人想要找关系,没门,老老实实参加考试吧!就连事业单位也是如此,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推行率达到91%。公平了,也是对青年的一种赋权,是青年拥有获得感的体现。
去权威、去中心化,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特点。这让有的父母很苦恼,年轻人越被催婚,却显得越不在乎。这是误解,他们对爱情的要求更高,对婚姻更期待。把婚姻自由还给青年,尊重各种有差异的选择,这也是一种赋权。共青团组织表示将帮助“剩男剩女”们解决婚姻大事,主要是联合社会青年组织多开展便于青年交往的活动,并协调和推动司法部门来规范婚介服务。这已不是要“妈妈式”的干涉了,而是要在尊重自由选择的前提下,给予年轻人“朋友般”的帮助。这都是社会的进步。
为青年赋权,就是实现青年发展,是这一代年轻人最大的主题。为青年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要让年轻人“买账”。他们想参加政治生活,不妨让他们参与旁听当地两会,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这已经成为现实;让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不妨鼓励他们参加公益服务,公益创业已经成为新兴就业方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认识我国国情,不妨为大学生提供政务实习岗位,在实践中近距离地读懂中国……
这5年来的努力,已经为青年赋权打下了基础。当下,我国的青年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整体的社会发展水平。我们不妨好好考虑如何实现有序、理性、合法的青年社会参与。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赋权并不是针对某一精英青年群体,让年轻人紧紧触摸社会进步的脉搏,才能让普通青年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