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3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学生们明明可以在暑期找到每月收入数千元的实习工作,为什么要劳心劳力地跑到中国最偏远的农村去做调研?日前,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的“千村调查”十周年总结暨实践育人座谈会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10年间,有17100多名上财学生在暑假期间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9670多个村庄,调查了126120家农户,累计发放调查问卷20余万份,收回有效问卷14.5万份。
2008年以来,每年暑期,上财的学生都会“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他们先后围绕农民发展状况、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农民收入情况、粮食安全问题、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农村创业状况、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等10个主题进行调研,每年出具调研报告。
上财人文学院副教授余红是2008年第一次“千村调查”活动的首席专家。她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财经专业的学生大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实际上,在上财,老师们最愿意看到的并不是学生毕业后每个月挣了多么高的薪水,而是学生们眼中“不是只有钱”,“他们要有最起码的社会担当,要知道中国社会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2017年公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薪水调查中,上财成为仅次于清华大学的“高薪高校”。但毕业生获得“高薪”并不是这所学校的追求。
上财党委副书记朱鸣雄说,实际上,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学生才是学校的“最爱”。每一次“千村调查”,都有上财的志愿者老师陪同学生前往。老师与学生在农村朝夕相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上财会计学院研究生许佳辉今年暑假第一次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突然发现家乡对人才极其渴求,我们连基本的人口变动、学历变化、劳动力转移数据都没有。”许佳辉说,自己从没想到家乡政府的办公信息化水平如此落后。
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村,许佳辉发现与自己一样20岁出头的童年小伙伴如今在村里养牛。被小伙伴拽着询问“普惠金融”相关知识时,许佳辉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啥叫“学以致用”,“学会计的,不能天天待在教室里算账,你必须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