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12日,“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会上公布的风险指数显示,进入风险测评的3032家上市公司中,央企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均值低于上市公司的整体均值,从总体看,国有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优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
风险指数由法制日报社和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今年是第十届。进入测评的上市公司有3032家,涵盖了99%的上市公司。
测评的主要指标包括违规事件、被追究责任高管人次、诉讼次数、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份数等。
对比2016年24.495的风险指数,上市公司整体法律风险指数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跌幅达到5.08%。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为23.903,而同期上市公司整体法律风险指数为24.495。
2016年法律风险指数得分最高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其次是综合类、房地产类、金融类、纺织类等。这些行业法律风险均高于总体均值。
与2015年度相比,采矿业是2016年法律风险指数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尽管采矿业的法律风险排名由2015年的第15名下降为今年的第35名,但风险指数上升了0.62。此外,农、林、牧、渔业也是法律风险上升幅度较大的主要行业。风险排名由2015年的第18名下降为今年的第37名,但风险指数上升了0.70。
从地域看,海南省、山西省、云南省3省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指数高,排名靠前。宁夏、山西等地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连续几年保持较高水平,违规、诉讼次数和涉案资产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而北京、西藏和贵州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指数低,风险排名靠后。
报告同时指出,上市公司法律风险评级对其未来价值表现有显著的指向作用。从近年数据看,五星评级的上市公司次年的资产收益率显著高于三星评级上市公司次年的资产收益率,三星评级上市公司次年的资产收益率高于一星评级上市公司。总体上,上市公司法律风险评级具有一定的价值发现功能,即高法律风险评级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一般高于低风险评级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