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识人

和“霍金亲传弟子”聊聊宇宙那些事儿

陈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1月14日   08 版)

    41岁的法国科普作者、物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Christophe Galfard),个子高挑,面容俊朗,还有着“霍金亲传弟子”名号的加持,颇有成为科学明星的潜质。不过,让他真正走向台前的是这本《极简宇宙史》。

    加尔法德近日来到北京一家书店,和记者们围坐成一圈,进行问答采访。这场对话就像是《极简宇宙史》与它的读者间的对话——物理学家vs科学“小白”——他真能把宇宙那些事儿讲明白吗?

    “中国建的‘天眼’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我问。

    加尔法德回答,中国的“天眼”是射电望远镜,它可以用来探测电磁波谱,也就是我们称的无线电。

    这解释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他成功地把这个问题和地球人最感兴趣的外星人联系在了一起——“射电波是一种最容易自然产生的波。比如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就是向外发射射电波。我们之所以用无线电,也是因为它是很便宜、很容易被制造出来的波段。所以,很有可能其他的智慧生物也会运用无线电波向外发射信号,并最终被我们接收到”。

    “此外,因为宇宙中有很多的能量现象都会释放出射电波,所以我们可以用它作为工具,来探测一些宇宙事件和宇宙中的活跃区域。”加尔法德补充道,“当然,这种望远镜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我只是举出其中最感兴趣的两种,有点像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

    “‘引力波’又有什么用?”我接着问。

    此前,加尔法德在录制的视频中,已经回答了“引力波”是什么这一问题。简单来讲,像双中子星合并或双黑洞合并等太空事件,剧烈的天体运动,会带动周围的时空一起波动,就像是平静的湖面里被投入一块石头后,会泛起的涟漪。因此,引力波也被称为“时空的涟漪”。

    加尔法德解释,在引力波被探测到之前,人类观测宇宙的唯一工具是“光”,而“引力波”提供了“光”之外的另一种工具。

    “引力波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一直穿过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注意到它,所以现在看来,它还不会对我们所处的世界造成明显的变化。但是人类已经开始探测引力波,我们探测到两个黑洞的合并、两个中子星的合并。多亏有这些探测结果,现在已经能够确认,地球上的重金属元素是源自这些中子星碰撞的结果。不过,在具体应用上,引力波目前还只被运用在理论物理层面,它能够构成我们理解世界的拼图的一部分,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起源和所处的现实。”加尔法德说。

    还有人问到了这样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外星生物?”

    加尔法德先是反问,“你问的是,外星是否存在生物?还是智慧生物?还是智慧?这三者略有不同”——这让提问的人有点儿懵圈儿。

    加尔法德引用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话回答:“宇宙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如果只是我们,这似乎是一种可怕的空间浪费”。他也给出自己的结论:“我相信有外星生命存在,但是现在还没有证据来证明。”如此“不科学”的表述,引得众人大笑。

    面向普罗大众撰写科普读物的难点在哪里?加尔法德说:“一边是正确的科学,另一边是完全的谬误,要始终保持在这条正确的线上非常难。所以待在这条线上,不用技术术语让读者难于理解的同时,又要保持正确性,这是写科普的一大挑战。”

    撰写《极简宇宙史》这本书,做的就是这样一件“走钢丝”的事情——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各式类比,向普通大众解释“宇宙那些事儿”。

    如果你是个急性子,你可能觉得这本书的语言会有一些“法式絮叨”,但是身为文科生的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比如,如果太阳从现在起就不发光,我们也只有在8分20秒之后才知道这个(相当大的)灾难;再比如,在把一块金子第26或27次一分为二后,得到的就是最微小单位的黄金了,也就是金原子,再对切,那就不是黄金了。原本你以为,把某样东西连着26次一切为二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看了这本书以后会发现,一根比珠穆朗玛峰还高50%的金条,在26次对半分割后,就会变成一页书那样的薄片了。

    在加尔法德看来,越多的知道这些宇宙的事儿,人就会变得越广博、越谦逊。

陈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1月14日 08 版

口述历史: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会
重返记忆,重棉四厂换了新媒体艺术大门
网络文学20年,作者仍需昼夜不停长跑
和“霍金亲传弟子”聊聊宇宙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