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等待是值得的。
11月21日,凯旋后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代表团在分散一个月之后,又在北京集中了,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隆重表彰大会。
一个月前的10月19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共有来自世界技能组织6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1260余名选手参加,中国代表团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
国家重奖获奖选手:对金牌选手奖励人民币30万元(免税)、银牌获奖者奖励18万元(免税)、铜牌奖励12万元(免税)、优胜奖奖励5万元(免税),并由地方人社部门给予相应职称;同时,对技术指导专家组(含技术指导专家、教练和翻译)给予相应的奖励。
11月21日,领奖台上,数控铣项目金牌得主杨登辉和其他15位金牌选手一样,高高举起“30万元”的奖牌,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汗水都值得。
“我看了你们在‘世赛’上的表现,非常兴奋,非常感动,也非常自豪!”当天,人社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用3个“非常”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他说:“你们这么年轻,这么朝气蓬勃,我看到了祖国的未来,以及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成就。”
各地都重奖,但差异悬殊
这是国家层面的奖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各地已经陆续开始对获奖选手的奖励,有的是在等着国家的这个“标准”。
学校这一级有很大的自主性,获奖金额的差距也相当大。
11月6日,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奖励烘焙项目金牌选手蔡叶昭50万元现金。
同日,广州市技师学院奖励原型制作项目金牌选手黄枫杰20万元,奖励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选手陈启佳12万元。
也在这一天,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奖励精细木工项目优胜奖选手陈泽锟和该项目教练团队各10万元;奖励木工项目备选选手曾思鸣4万元。
而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是此次“世赛”的获奖大户,数控项目选手杨登辉、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选手张志斌均获得金牌,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选手唐培强、数控车项目选手陈智民均获得银牌,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选手詹志远、刘培桐均获得银牌。学校对于获奖的学生金牌奖励30万元、银牌20万元、铜牌18万元。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奖励不光是对学生,还包括学校的教练团队和后勤,学校这次“世赛”奖金总共加起来税后超过400万元。
从省级层面来看,各省也有差异。
11月3日,北京市人社局对“世赛”获奖选手颁发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对“世赛”前三名获奖选手毕业后进入本市学校的,可破格评为副高级职称,还可办理进京落户。
11月4日,安徽省人社厅对本次“世赛”园艺项目铜牌选手汪仕洋、孙伟各奖励15万元;当然,其今年的政策规定,如果在“世赛”中获得金、银、铜牌,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5万元奖励。
11月10日,山东省对本次“世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选手袁强记一等功,奖励50万元;对优胜奖选手曲笛记个人二等功,给予5万元奖励。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省对于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奖励办法陆续出台。与此同时,一些地市、县、乡、街道对于“世赛”冠军均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奖励的金额也不尽相同。
相比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奖金:金牌获得者每人奖励20万元,银牌获得者每人奖励12万元,铜牌获得者每人奖励8万元,优胜奖获得者每人奖励3万元。 此次获奖的奖金有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从职业等级的评定到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可谓考虑了方方面面。
重奖就是为发挥“杠杆效应”
有人曾经粗略地算过一笔账,一个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全国、省、市、学校一圈下来至少能够得到130万元以上的奖金。实际上,获奖选手得到的奖励不仅止步于奖金。给奖金、户口、职称、待遇、荣誉,一样都不能少,几乎让人有“一步登天”之感。
有人质疑说,训练一个选手要花100多万元,还要参赛,后期奖励还要几十万元,如果学校把这笔钱用于其他学生对口实习和训练,不知道能使多少学生受益?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大表彰激励宣传力度,优化社会环境,研究制定提高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以此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加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张立新表示:“各个国家都很重视世赛的备战,俄罗斯参加了所有项目,韩国提前一个月就到阿布扎比进行集训,目前已经开始备战下一届大赛。同样的投入同样的重视,我们取得了优异成绩,只能说我们的选手更出色,我们的技工教育更优秀!”
对于选手们获奖后得到的奖励是否太多,张立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奖励是“合适的,值得的”。他认为,奖励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杠杆效应”,由此撬动各方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促进技能人才事业发展。从奖励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看,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技能成才的社会共识。
广州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认为:“各地重奖技能人才旨在树立典型,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技能人才与奥运冠军省级的100万元奖励相比,奖金额度并不高。今后可以逐步规范,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要让技能冠军家喻户晓,这就够了。”
冯为远说:“重奖是值得的。一方面是弘扬技能人才为国争光的精神,通过对获奖学生和老师的表彰把学校的教学进一步搞好,转变观念,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我们把‘世赛’成果转化到教学当中,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不完全是为了应试为了参赛。”
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说:“对于技能人才的奖励不该是被动的,而是应该带着培养人才、爱惜人才的感情。”他说,在蒋应龙去阿布扎比参加比赛前,学校通过对技工院校B类人才的申报通道,已经为他解决了事业编制,并聘为特级教师。“不一定要等到获奖才被动定编,才落实政策,两个举动看似结果相同,实际上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向社会主动释放信号,那就是对于技能人才的尊重”。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学生胡萍来自河南信阳,她获得了本次“世赛”时装技术项目金牌,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落户北京这样的奖励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不知道当我走上了‘世赛’之路后,我的梦想就因此而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