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地用正心诚意的文字,去捡拾记忆里的时空,去触及生命里的疆野,目光里摇曳的是一片温暖与祥和,心潮里澎湃的是一片浩瀚的温情与眷恋。我分明感到,那一点一滴垒砌的生长轨迹上,仍在荡漾着一串串泛着泪花又滋长喜悦的复杂情愫,或是自己心曲的吐露,抑或是对自己往昔见证过的“峥嵘岁月”的深深敬礼……
我生长在盛产丹枫白桦的关东乡野——金城桦甸,虽然具体说来只是吉林省境内多如牛毛、微乎其微的“屯子”之一,但是弹丸之地依旧流金毓秀。我钟爱那片化腐朽为神奇的黑土地,这里坐落着我多舛的家。我挚爱与我相濡以沫的家人,他们是朴实淳厚的农民,在几亩薄田上犁耕镐刨,“汗珠掉地摔八瓣”地劳作;还有克勤克俭的工人,在陌生的城市里东西奔忙,“风里来雨里去”地工作。为了家的未来、好的归宿,责任与亲情化作我们奋斗求生求存的源泉,鞭策我们矢志不渝地追求着毕生的夙愿。
十二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让本就挣扎的家庭更加挣扎,二弟十岁,三弟八岁,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并不能立即察觉跌宕命途的起伏与颠沛,也并不会读懂年轻母亲伏在一堆荒土的哭泣与神伤,也更无法理解爷爷(早年丧偶,小儿子、小女儿年少病逝)又一次“至亲隔世”的悲凄与艰难。众多亲属、乡亲、师长怀有极大的同情与关爱,从小教我如何懂事,一颗自立自强的种子深深地扎向了我的心里,使我年少时埋下远大抱负的种子,立志长大后要有所作为、光耀门楣、从容尽孝。
也许是年幼使得梦想更加朴素与神圣;
也许是单纯使得梦想愈加纯粹与坚贞;
也许是懵懂使得梦想愈加亲切与深刻;
也许是本性的要强使得梦想锲而不舍;
……
即便已过而立之年,却未曾真正地深刻体味或了悟这一路亲历的逐梦故事,只是懵懵懂懂地直觉着生命里的那些慷慨馈赠,只是轻描淡写地感恩着生活中的那些巍峨关照。想来是特别惭愧的,此时信笔剖白就必须重新警诫自己,应该努力真实地呈现一番“身在此山中”的时光印象,让潜藏的原初的致意渐进地舒展起来、鲜活起来。
2006年,母亲陪着我,带着“圆梦大学”助学金2000元钱来到长春,在学校申请办理“绿色通道”,顺利就读东北师范大学,成了我家的第一个大学生。看着爷爷的扬眉吐气,我知道自己身上依旧肩负着那么多的希望,为了曾经朴素的衣锦还乡的信念,我必须自强不息地走下去。我默默地告诫自己:此番大学深造若无建树,誓不还乡。就这样,我怀揣着父辈的殷切期望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加之童真中对知识的热爱,渐渐地沉醉于智慧的天地中,在这片天空中我找到了全新的自我,无拘无束地释放少年的狂野和竞逐的渴念,求索着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与梦想的生涯。
暗夜也好,逆境也罢,贫寒也好,苦涩也罢,都不过是生命的诗意光辉被一时隐遁,被暂时遮蔽,终将被强者拆穿。的确如此,直至今日,我仍这样鼓舞自己、鞭策自己。从一个儿子,到一个父亲;从一名学生特别资助对象,到一名辅导员老师,再到一名学生资助工作者;从一个受助者,到一个助人者……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少年已成人且迎来了诸多人生转折、角色转换,可以归结为一个成长心诀:知恩感恩、知足常乐并凝心聚力奋斗着。
上苍赐予每个人不同的机遇各具芳华,每个人选择的人生轨迹又各有千秋。请你相信,在自己的人生际遇里,不管命运怎样地遮蔽与隐遁,只要横下一条心,用智慧的双手,去触碰、去开垦、去建构,蛰伏在苦境深处的生命将会强健、昂扬地焕彩盛放,为容纳我们的美丽世界装点一处风景,装饰一方梦境。
(东北师范大学 王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