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5年前还是一家大公司的副总经理,在风景宜人的一个浙北城市,西装革履地享受着现代都市生活。现在再想找他,就得去四川绵阳的一个村子,他和一群神气的土鸡,总是同时出现在茂盛的树林里。
西装换成了方便干活的运动装,皮鞋换成了爬山更稳的运动鞋,企业高管变成了乡间“鸡倌”,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到农场,晚上九十点回家,远离城市繁华,没变的是蒋军的初心:投身现代农业,为食品安全努力。
放弃百万年薪创业只想了3天
蒋军出生在四川绵阳安县(后改为安州区)的界牌镇西明村,他对上大学的期望十分朴实,“当时父母觉得,学了兽医,至少能回村当阉割匠,吃穿不愁”。
2007年,蒋军从西南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临近毕业时,他就有创业梦,但老师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想法,“老师对我说,没有当过士兵的将军,一定成不了好将军;没有当过员工的老板,一定成不了好老板”。于是,他应聘进入一家大型农业高科技公司,成为一名销售人员。
经过几年打拼,从基层业务员到资深业务员,从分公司经理到华东区大客户总经理,2012年升任全国大客户副总经理,不到30岁的蒋军已经年薪百万元,这早已大大超出了父母当初对他学农业的期待。
当时常驻浙江的蒋军,生活算得上惬意,闲时看演唱会,定期去健身房,“哪里热闹去哪里”。然而,这个执着的年轻人并没有忘记初心,2013年年末,29岁的蒋军决定辞职创业。
父母最初并不理解儿子的行为,在大城市过得好好的怎么又回到了农村?但蒋军坚持,做这个决定只想了3天,“三十而立,我应该开创自己的事业,我也想带着更多人一起实现梦想”。
蒋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一直从事的是大学所学的专业,也是我喜欢的行业——现代畜牧业、现代农业。但我总看到一些让人感到不安的事情,双汇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黄浦江死猪……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线的从业人员非常弱势,他们有土地,有养殖场,但是没有专业知识,没有办法控制质量。比如,他们去买饲料,饲料里可能就有一些不好的添加剂。我要将我所学的、我了解的、我拥有的资源都投入到生态农业的事业。”
蒋军召集了儿时伙伴,他们有的是程序员,有的是设计师,都辞职跟着蒋军回到了家乡,5个人组成了最初的创业团队,2014年成立了绵阳市壮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鸡苗投放第3天就遭遇了黄鼠狼
蒋军决定做原生态土鸡,因为顾客对土鸡的需求大,当时土鸡等农产品还没有知名品牌,养鸡也适合家乡的土地资源,又正好是自己的专业。
蒋军和伙伴们高中毕业后都在外面求学或就业,对家乡已经不太熟悉。养土鸡需要宽广的林地、无污染的环境,他们在四处“求地”的过程中,发现了离老家并不远的花荄镇太平村。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蒋军承包了80亩林地,政府帮助通了水电修了路,并提供了贴息贷款。经过半年的基建,环境优美的养鸡基地基本建成,投放鸡苗后,创业算是顺利上了路。然而,意外也是如影随形,比如,在鸡苗投放的第三天,基地就遭遇了黄鼠狼的偷袭,损失了好几千元。
“幸运的是,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很快解决了野兽的侵袭。原生态养鸡的道路和我们创业的道路是一样,永远充满未知。”蒋军回忆,由于基地落成在夏天,南方多雨又酷热,鸡群开始大面积死亡,损失了近10万元。但作为一个讲科学又团结的团队,他们分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疫苗免疫不到位,随即制定了夏天的应对措施。
终于,第一批鸡苗长大了,蒋军要找的是市场——谁需要土鸡?“团队最终讨论出了一条路子:我们要和重视食品安全的大型餐饮公司、重视食品质量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合作,我们的土鸡要让更多重视食品安全的人享用。”
蒋军自豪地介绍,他们的“壮源贡呈”品牌土鸡在无污染环境中长大,每只3.6~4.2斤,能卖到138元一只,最便宜的一类鸡蛋也能卖到3元一个。产品入驻了京东、购食汇、工行融e购等多家电商平台,在成都、绵阳、德阳等地的50多家精品和社区超市上架,并为30多家精品餐饮公司供货。
在花荄镇太平村的土鸡产品稳定后,蒋军团队又先后在界牌龙集村、西明村等地建立了3个产业基地,主要养殖生态土鸡、生猪和鱼,种植优质水果和有机蔬菜。公司销售额从2014年的2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800多万元,2016年达1000多万元,2017年预计卖掉10万只鸡和100万个鸡蛋,总销售额达2000万元。蒋军说:“目前产品销量不愁,但因为物流等原因,销售半径有限,我们正在与盒马鲜生商讨合作。”
蒋军的“野心”显然并不止于卖点儿农产品:“我们希望建立这个行业的标准,建立一个复合型农场的模板,带领更多人参与这个事业,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放心的食物。”
公司在2016年投资800余万元做民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们这儿环境好,客人来了除了吃一吃,还想住一住。我们的民宿将于2020年建成,打造一个生态的综合体。”谈到未来,蒋军的眼睛里仿佛有光。
一手带村民脱贫,一手办创业沙龙
“壮源贡呈”是一个年轻的公司,团队核心大部分是85后,市场营销部部长是个90后。公司31位固定员工中一半是当地村民。“以前是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现在还要承载更多人的梦想。”蒋军说。
公司成立了合作社,承担了晓坝镇齐心村、花荄镇太平村、花荄镇兴隆村共32户“建卡立档”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任务。蒋军介绍,每个贫困户自己掏1000元,公司为其配3000元,作为入股基金,不仅可以参加年底的分红,还在合作社中学习技术,参与养殖。
公司除了付给他们酬劳,还提供土鸡种苗并负责回收。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年收入可以达到七八千元。2016年,公司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超过4.68万元,产业带动增收20余万元。
花荄镇镇长何志高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花荄镇是安州区政府所在地,是个劳务输出大镇,全镇劳动力约2.1万人,常年输出1.2万人。每逢过年,大批务工人员返乡,政府就集中在这段时间宣传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主要协调土地流转、提供一定资金扶持和成立创业基地,在最好的位置免费提供办公室。
2015年,安县又成立了“青年创业沙龙”,每个月一次定期开展活动,为返乡创业的青年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目前,创业沙龙的成员已有40多人。他们和蒋军一样年轻,在绿水青山间相聚,对家乡的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